五勤记347:城市客人②心态

2021-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潭客的语文生活

五勤记347:城市客人②心态

城市里的外乡人为何都更努力?“树挪死、人挪活”,或许有一定道理。

小时候,在我所在的县城,“四川佬、外乡佬”,城市里的原住民对外乡人的称呼向来不够友好。

因为这些外乡人,往往从事着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很容易把本地人的优越感比出来。

优越感特别契合人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虚荣心。

国内尚且如此,也就能想到早些年偷渡到海外的人,是怎样一个更糟糕的待遇了。

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乡人,改革开放能取得怎么醒目的成绩,外乡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早把外乡人身份变化了位置。

现在四川人都不愿意出来了,因为省会的成都,直辖市重庆,已经挤进一线城市,成为幸福宜居的代名词,甚至已经成为流量的吸入者。

超级城市的定位,让人口成为巨大的红利,各大城市挥舞友好旗帜,给福利,给政策,纷纷加入抢人大战中,以前不被人待见的外乡人,成了现在的城市客人。

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一种尊重。

但大部分的城市客人并不满足于客人身份,他们要以主人的身份,在一座城市不仅站稳,还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一个更大的城市,那怕在工资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在大的城市,打开视野;接触更优秀的人,打开心胸;寻找机会,开启更多潜藏的能力。这些是为了让自己更强,更有掌控生活的能力。

在一个更大的城市,不管是否已经成为城市里的主人,依旧要有客人心态,才会想做如何提升自己,把仅有的资源用好。

乡下无人耕种的农田,为何能被来自外乡的人盘活,就在于他能更好的把资源用好,城市客人看待城市的角度与原住民不一样。

最不愿看到的是,城市里生活久了,患上了原住民的慵懒病,思想和一个没出过村的老大爷一样,每天重复着从村头到村口的事,那在哪里生活又有何意义呢?

原来,保持一种城市客人的心态,是保持活力与好奇心,拥抱世界的更好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