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VM垃圾收集算法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幽游不想吃饭
概述
本文主要是介绍几种垃圾收集算法的基本思路,包括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分代收集
标记-清除算法
基本思路
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步骤,先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再统一进行清除被标记的对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8616/6cd1fdae8c9b8cbc.png)
评价
- 效率低,无论是标记过程还是清除过程。
- 标记后直接清除,没有对内存空间进行整理,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当程序运行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会由于没有足够的连续内存而提前触发一次GC。
复制算法
基本思路
将内存分为两块大小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来分配内存,当其中一块内存空间用完了,触发GC时,将仍然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内存上,再将使用过的内存一次性清理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8616/fd71847a8e2e4b4e.png)
实际使用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复制算法来回收新生代,由于新生代的对象存活率很低,所以将内存空间划分为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每次分配内存都在Eden区和其中一个Survivor区进行。当发生垃圾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区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Survivor区,然后直接清空刚才两个区。
hotspot虚拟机提供的Eden和Survivor空间的默认比例为8:1,即最多只会浪费10%的内存空间。一般来说,新生代对象死亡率达到98%,但是不能保证特殊情况。所以,如果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时,对象将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评价
- 复制算法不会产生内存碎片,保证内存空间规整。
- 如果使用两块大小相等的内存区域来做复制算法,内存的资源利用率太小,代价太大。商业虚拟机的内存划分将内存利用率提升至90%,解决了内存使用率的问题。
- 当对象存活率高时,复制操作的过程就会变得很频繁,效率较低。并且由于需要划分内存,所以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做分配担保,防止空间不足的极端情况。所以复制算法适用新生代垃圾回收,而不适用于老年代。
标记-整理算法
基本思路
标记过程与“标记-清除”算法相同,然后让所有的存活对象朝着一端进行移动,之后直接将存活对象之外的内存空间进行清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8616/ddae69d26c6b7b6f.png)
评价
- 当对象过多时,标记和整理两个过程效率低
- 不产生内存碎片,保证内存空间规整,方便分配内存
- 适用于老年代垃圾回收
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不算一种回收算法,类似于多种算法的综合使用。分代收集算法的思路主要是:按照对象存活时间,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一般来说,将java堆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对象的特点来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例如新生代对象死亡率高,则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对象存活率高,并且没有多余内存空间做分配担保,则采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进行算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