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去看看真实的世界
一直在看各种小说的人,突然找了一本新闻学的书看,却看得津津有味。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当你刚开始入门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种学问的时候,是很容易有成就感的,并且最开始,因为接触的只是入门级的一些想法和知识,也不会觉得难。
进入正题,这次所看书本是《新闻的骚动》,主要针对目前的新闻冗余进行解释。书中没有太多的专业理论,是一本通俗读物。
便利的社交网络,便捷化的电子产品,还有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就是我们的现状。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用信息代替实际经历吗?我们可以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观点吗?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文学或艺术作品多是原创。信息便捷化的今天,真正的原创少的可怜,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在各种网络上看到对事件的报道,尤其是碎片化的短新闻报道,严格遵守着新闻要素,就像机器人的写作。
所以纵观碎片化的网络报道,不论是娱乐新闻还是经济新闻,不论是政治新闻还是国际新闻,无一例外,都是时间地点人物式的报道。我们作为受众,是无数事实的接收者。最关键的,这些所谓的事实,半数以上都是对消极信息,负面信息的报道。暴力,性,钱就是新闻报道的主题,只有这些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新闻跟着读者的需求而走,最后这种需求反而越来越演变为现实。这就是新闻中所说的“拟态环境”。
如今,靠新闻了解世界的我们,对这个现实世界的印象完全来自媒体的塑造。而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媒体又在成千上万的信息中挑选着最可能吸引我们的新闻。最开始新闻只是我们了解外界的工具,后来新闻成为我们类似工作,不得不关注的一部门,现在,新闻成为我们吃饭喝水一样的必需。黑格尔说:当新闻取代宗教,成为我们的核心指导来源和权威检验标准时,社会就进入了现代化。无疑,我们已经进入了现在花。如果说以前人们的日常是祈祷和拜佛,如今人们的日常则是关注新闻。前者促进我们向内的生活,引导我们进行反思,后者则让我们放弃对自我的关注,在可能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中消耗精力。
我们陷在信息的海洋中,已经沉溺而不自知。我们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理想,可是当我们拿起手机,刷着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关注着别人的生活,从国内到国外,从名人到网红,当我们关注完这一系列信息再回到现实的时候,天黑了,这一天已经结束了。明天起来又是有手机,有新闻相伴的周而复始的一天。我们自己的理想就在这种对别人虚拟生活的窥探中被搁浅了。直到有一天再想起理想,发现时日浪费太多,已经没有办法再做理想的梦,于是还没来得及反思一下,甚至没有来得及想想适合现状的新目标,就又一头载入信息的洪流,在虚拟中不孤单,在虚拟中总有人和我们互动,在虚拟的世界,有很多人功成名就,也有很多人事事不如意,所以我们还不算惨,这么一想,没有实现的理想也没那么伤感。
这就是网络的现实。我们就像中毒一般在网络中消耗着时光却一无所得,任由数不清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再不知不觉间偷走我们的时间。
数不清的新闻正在粉碎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企图在这种没有深度的碎片化的信息中获得成长无疑是徒劳的。就像作者所说,在没有足够的积累之前,面对数不清的新闻,我们只会被信息带走。与其关注碎片化的信息,不如关注原创和有深度的内容,同时注重内省。
内省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手机,远离书籍杂志和电视,让脑袋休息一会。让思绪放飞。真正的知识不是来自碎片化的信息,真正的思辨也不会从数不清的他人观点中获得。放下手机,走进美术馆去看看艺术,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历史,走到残垣断壁的废墟,走进富丽堂皇的餐厅去真正的感知生活。亲身经历而获得的远远比透过手机的想象更真实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