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身份的缺失

2023-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失落的艺术

当一个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会焦虑。表面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工作而没有经济来源。其实,深层次是因为他们缺失了个人身份,自己“学生”这个身份标签被时间之手无情地撕掉了,“无业游民”感式的恐惧也就瞬间来临了。

这种感觉继而在资本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下,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演变成或者异化成了焦虑感。

另一方面,当自己找到工作后,当自己重新被某个公司聘用,当自己重新获得一个职位后,自己就又再次被社会认可。而这个社会是这么一个社会,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等熟悉的人所组成的小型社会。

即使他得到这个工作的薪水低的可怜,但也足以聊以自慰了。

他们的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就是一个标签,和“学生”,过去所谓的“蓝领”“白领”,现在的“社畜”“996”等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有些父母会控制自己的子女?

即使他们的子女到了而立之年,他们依然会认为他们还是一个孩子,还是生活不能独立。这其中固然有爱的成分,但过度的爱让人不得不反思,这其中是否有一个潜在心理在支配这一活动,这一控制活动。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子女慢慢成人,他们做为父母的责任也越来越小。换句话说,“父母”这个标签所起到的作用被无形的削地越来越弱。

他们的子女在意识层面和道德层面上虽然承认(被道德社会等等因素压制到了潜意识而无法意识到)他们仍然是父母。

虽然他们的子女依然希望如此,但是啊,他们子女的潜意识已经在行动上暴露了一切。在生活上他们子女已经不再听从他们像小时候一样给他们的安排,交流中有了隔阂,意见上也有了分歧,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父母”这一角色已经名存实亡了。

当他们感受到这一刻时,就会无意识地以爱的名义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丢到“父母”这个标签角色所带来的焦虑。然后就是倚老卖老,纠缠子女,控制子女,甚至动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标签。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当自己年老体衰之时,子女已经羽翼丰满,已经飞往大洋南北五湖四海之时 ,我是否也会因为角色的丢失而感到这一切呢?

我还有什么新的身份标签吗?

我还有什么新的东西需要寄托吗?

我还有什么新的任务需要完成吗?

是木鱼敲破,看破红尘?

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还是只是单纯地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