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7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1)——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Chapter1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我们在口语表达中,常常用“动脑”来代替“思考”,仿佛大脑天生就是用来思考的,大脑天生就很善于思考,甚至,大脑很喜欢思考。
可我们选择思考,往往是因为遇到了非常规的问题,旧有的经验无法指导我们加以解决。
比如,你会思考吃饭时应该用哪只手握筷吗?你会思考手机的开机密码吗?你会思考怎么洗鞋带吗?
当然不会,因为你已经形成了习惯。而习惯,简单理解,其实就是一套应对特定问题的算法,或者说,解决特定问题的固定程式。
所以,要说解决问题的效率,习惯比思考要高得多。
思考,不仅慢,而且特别消耗精力。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提倡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习惯去做,名之曰“节省大脑带宽”。
比如乔布斯在家里备着几套同一款式同一颜色的衣服,所以他早上起床上就不用去选择要穿哪一件了。
试想,如果你对每一件事都要像第一次做那样去思考一番,比如早上穿什么鞋子、该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去上班、早餐吃点什么等等,也许一开始你还觉得很新鲜有趣,但很快你就会疲惫不堪。
但是,习惯和思考,真的就截然对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思考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思考是如何发生的。
书中给出了一个非常简练的定义:思考在你将(周边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用新的方法组合时发生。
当然,这里还要解释一下“最简单的大脑模型”:
最简单的大脑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周边环境指向工作记忆表示工作记忆是让你意识到周围有什么的场所,而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长期记忆中的所有信息存在于意识之外,在使用之前它都静静地待在那里,进入工作记忆时它才会浮现在意识中。
比如,如果我问你“李白被称为什么”,你几乎会脱口而出“诗仙”。但这个信息在我问你之前,它一直存在于长期记忆中,你听到我的问题后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这时,它已经进入了工作记忆。
当然,长期记忆中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还包括过程性知识,这是你对执行任务所必需的大脑过程的知识。如果把思考比作做水果拼盘的过程,那么过程性知识就像是该什么时候摆放什么水果的指南。比如,你知道把大象塞进冰箱有三个步骤。
说到这里,成功思考的四要素就呼之欲出了: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
由此可见,我们做决策时,更多的是依赖记忆,遵循曾做过的步骤,而不是深思熟虑、独出机杼。
所以,不管是为了提高效率也好,还是为了偷懒也罢,多掌握一些知识总是好的,而且,事实性知识还要先于技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