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

育儿还有你不知道的事儿

2020-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GideonXX

育儿成才是每一对父母美好的愿望,可多数家庭在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恼,诸如拖拉、叛逆、参加沉瘾性活动等等,甚至两种相反教育方式造成一个结果的现象。比如,关在同一所戒毒中心的两个未成年,他们的家庭管理竟然截然不同,一个是暴力管教,凡事“坏事”都禁止;另一个家庭是骄纵,凡事都不制止。其实,所谓问题少年都有共同属性,即归属感和价值感缺失。不过,读书真的可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你只需要学习并运用一些正确的育儿方法。

一、让孩子始终拥有归属感。想要拥有和保持归属感,就要从情感上体验到温暖。《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告诉我们,这种温暖来自于家庭里信任和理解。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家人的信任和理解,孩子尤其需要。

首先,爱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不能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举个亲子时间的例子。陪孩子打羽毛球,你的本意是陪伴。可是打了几个球,你就觉得他应该这样发球、那样接球,接着就说教和指责,可以想象,孩子还愿意打下去吗?孩子本来可以从接到一个球中也能体验乐趣,也可以在每一次输赢中获得经验,你本该想法没法制造这样的机会,让他感受乐趣,产生兴趣,然后再追求“技能”。事实上,“严格要求”并不总会发挥作用,成人的所谓“望子成龙”意愿是一个可笑的谎言,那不过是你的稀缺思维再做怪。理解孩子就应该学会倾听,这涉及到“互动谈话”。谈话要有互动,才能进行下去。要避免把谈话变成大人的“演讲”,你涛涛不绝,自以为把优秀理论讲了一遍,可孩子一定是无动于衷。因为,他并不想听说教,他需要你听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有些表达需要你及时反馈,给予认可;有些就是征求意见了。如果孩子愿意并开始向你征求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时,那这段对话就是成功和有价值的对话。这里面尤其需要重要的是“未经请求不要给建议”,这个观念极其关键,多数家长控制不住自己说教的欲望。还有,单方面的爱是不够的,如果你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不会感受到你的爱。所以,你要先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你才能够耐心地倾听下去。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愿意倾听,就是因为他一听孩子讲话,他觉得我已经有结论了,你又来了,你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当你总是给孩子下这样的结论的时候,孩子是不会跟你聊天的,这叫作不会聊天。所以,要学会理解你的孩子,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跟你谈话。

其次,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你自己想几个问题:你是要赢得孩子还是要赢了孩子?当你还有一天就去世了,你还想着去操控孩子,让他按你的节奏去生活吗?答案应该显而易见。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去做权力的争夺呢?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够学会放弃掌控权。你越是放弃掌控权,你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就越多。所以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话:“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要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就是当你心中有一个输赢的观念,你总觉得你得听我的,这时候孩子反倒会变得特别叛逆,因为他不舒服。而如果你让孩子知道,你自己是你人生的主人,你可以作出选择,爸爸可以尊重你的选择,爸爸只是给你建议,那么这时候孩子可能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这就是放弃权利争夺的一个好处。

在实践中改变你的心态。记住三句话:第一个,对孩子不要操控他,就算你对孩子的控制成功了,也是让你的孩子和你越来越疏远。要努力做到赋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这样做,既会增加他的归属惑,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家里的爱,也能渐渐提高他社会价值感,他会觉得他在这个社会里有用。第二句话,平和的父母更有说服力。告诉孩子不同选择的结果,冷静坚定地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跟他进行权力的争夺。当你心平气和、果断坚决地表达你的看法和信念的时候,你的孩子更可能会听。第三句,没有哪个成年人讲过,由于父母太理解他们了,而度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所以当父母能够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并且给他权利的时候,孩子的童年会变得更加的幸福。不要觉得这样做,会是骄纵,骄纵是另外一个问题,那是不知道边界的结果。而这也需要他自己在生活中实践体验到的。所以,说教无用,大吼大叫无用,妄图控制他更无用。

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价值感来源于孩子与世界相处后的反馈。而积极正面的反馈则来自于与他人有效地沟通。

对大人来说,你要先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你的复印件出了问题,你觉得一般是哪儿出了问题?你不会怀疑是复印过程出了问题吧?想想看,无论是孩子小时候不听话也好,生气与你对着干也罢,一定是沟通上出了问题。反思一下自己,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尽到这个责任,你没有教会他怎么去做。事实上,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在父母的身上有所反应。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总是盯着孩子的问题了,在亲子相处上你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教会孩子沟通。

提高沟通能力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叫做情感引导。简单来讲是什么呢?第一,埋下种子,告诉他到底怎么做是对的。然后接下来,观察和体察他的情感,一旦他的情感出现了问题,他开始发作,他开始生气,开始不听话。这时候要能够反应他的情感,说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气,我知道你很心烦,我知道你怎么怎么样,能够讲出他内心的感受(这是理解),他的情绪会降低。然后再下一步,我们开始引导他,说那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做?等他做对了以后马上表扬他。这就是情感引导,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从而这个孩子才能从你身上学会大量的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很多正确的词汇。

所以,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机会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个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积攒大量的正确的行为,他跟这个世界是和谐的。

三、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能完成任何事。首先,你需要知道,学习这件事迟早都能学会。想一想,现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小的时候是否非常热爱学习,但今天包括现在,阅读本文的你,不正是在学习吗?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会学会学习,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先后。有的明白早些,有的明白晚些。家长要做的应该是耐心等待、相信孩子、不去代替孩子做决定,更不要提前下判断打击孩子的信心。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过程,有些事情不敢去尝试,是不是因为从开始,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做不到,才导致真得没做到。为什么不敢尝试,那就不得不追究你父母的责任了。因为在你孩童时期,你的父母就随意地以打击你成事的信心。从小,他们就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能干。为了暂时的安全,你失去了很多次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判断是非。现在看,过去有些事情,只要你愿意做,本可以做成的。

其次,如何提高自控力。《不管教的勇气》指出,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植入了这样的东西,对孩子说,你就是没有自控力,你就是管不了自己,你将来就是没出息,孩子就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反过来,我们需要赋予孩子勇气,让他知道任何人可以做到所有事。他懂了这个道理,自然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人生课题。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来赋予孩子勇气。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学会把孩子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你比如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然后想七想八的,跳跃。这时候你要想,这个孩子善于发散性思维。他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好。他不是那种专注型人才,他是连接型人才。他会有很多联想。这是对的。如果作为一个家长,你能够从孩子的缺点当中都看到他的优势,有助于你赋予他生活的勇气。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怎么才能够做到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呢?就是你要经常让孩子感到,他对他人有贡献。就是孩子所做的各种事,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父母是有贡献的。这时候孩子会自然地觉得,我们是伙伴的关系。你比如说,你要让孩子帮你去拿一个铲子。这时候假如你说,你去帮我拿个铲子。这时候你没有把他当伙伴,你把他当成一个工具。有时候孩子会说,我不去。后来有心理学家做实验,就同样一个状况,心理学家说,我需要一个伙伴,谁愿意帮我。孩子就立刻能够感受到那个帮忙的感觉。这就是跟孩子不断地构筑伙伴关系的过程。所以,你要经常性地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和挑战,让他在家里边做一些事,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些贡献。

当你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既能够欣赏到他的优点、缺点,把他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又能够把他当作伙伴来看待,孩子就不会把你当敌人。当孩子进入正向循环地成长过程,他就能够学会帮助别人、去奉献这个社会。然后,他经常接收感谢,价值感就积累起来了。

当然,育儿成长的标准不同。只是,我认为这三点尤其重要,找到归属感,体验价值感,保持探索的勇气。而这些品质,需要父母用理解、尊重、合作和感谢来塑造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