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策划中成长,积淀中创生——《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四
小年,虽没有大年隆重,却也算得上一年中的重要日子!天公不作美,下午飘起了雾雨,有点冷!我们也早早地吃完了小年饭,洗涮、收拾完毕,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到《你好,寒假!》共读群里家长们忙里偷闲的阅读分享,一股暖流瞬间溢满胸膛!说实话,我被我们班这群最美的家长们惊艳到了!今天——小年,她们的主场是菜市场和厨房,但她们依然在挤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这份诚挚之心让我感动,让我敬佩!也正是他们这份纯朴的真挚的感情,常常在我疲惫无力时催我时时奋进,给我以默默支持!有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家长,我有什么理由去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面对他们,我只有加倍努力,方可无愧于心!
想到此,我便又拿起了《你好,寒假!》,再读第三章“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 调查研究;第二节,多力驱动;第三节 方案形成。看到这里,脑海里再次闪现出陈才英老师的《英雄也要问出处》的文章,在文章里,才英老师从不同维度比较了精灵之家2018“你好,暑假!”前期汇报与“新校长传媒”微公众号平台发布一篇文章《2018创意暑假作业清单(附全学段与国外案例)》的不同,记得李教授当时同时分享了这份作业单与精灵之家的汇报,说实话,我当时并不能敏感准确全面地表达他们之间的不同,只是后来在才英老师和斐妃老师的读后感里才越发明晰:全国作业单是“生”出来的,精灵之家的作业单是“长”出来的;一个是别人想出来的,一个是自己参与策划的;一个重结果,一个重过程!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更加认识到策划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也正是那次的比较,才让我对之前阅读《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发展》里第四章中未理解的部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李家成教授认为: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渗透于“事”与“人”的发展之中,并体现出从无到有、综合创生的特质。[1]长久以来,成人把诸多活动安排好,把诸多注意事项考虑周全,而恰恰忽略了“策划”行为本身内涵着的重要育人价值。他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甚至自身成长的复杂性,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真实的问题,通过汇聚多方资源,重组多方信息,创生出一种或多种新的可能。在其中,认识、情感、能力、精神融为一体,汇聚为对事物发展、人的发展的集中关注。[2]博尔诺夫指出:“与过去不同,未来还是不确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本身的行为。正因为未来尚不明确,这里就产生了通过人的活动负责地创造未来的任务。”[3]他甚至提出:“凡可计划和预见的,都应当加以计划。希望的可靠方面始于用人类的种种手段能达到的极限。”[4]
想起未学习专业书籍之前,我也喜欢常常越厨代庖,喜欢替学生考虑,替学生安排,总觉得他们还小,他们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现在有时与家长交流时,家长也总是觉得小孩不会做事,所以,孩子在家,他们极少叫孩子做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人成长最重要的过程!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看结果!
文中写道:“一份创新且内涵丰富的活动策划方案,离不开参与主体的集思广益、巧妙构思、精心设计,以及合理的过程安排。”而调查研究则是所有安排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开展调查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的想法,进而开展后期工作。
了解了调查研究的意义,我们就要具体实施调查研究,它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设计问卷前的调研;其次是问卷的设计;三是进行线上或线下调查;四是汇总调查问卷填写情况,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原先的预设有何差异,并分析原因。
接下来是确定调查对象。因为“你好,寒假!”中教师、家长、学生是寒假生活的亲历者,所以有必要将他们分类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可以是线上调查或线下调查。
最后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学生及家长的真实需求,同时为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文中还补充说明了开展调查研究的新思考:提高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实效;提高教师调查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撰写调研报告等综合能力。
在“你好,寒假!”中,学生和家长成为了策划的主体,教师在影响着整个过程。这样的多力驱动体现着教育的自觉,承载着教育发展的内涵,关切着生命成长的需要。为了更加清晰多力驱动带来的成长感,文中还通过案例探析来阐述其实施效果,更进一步证明了多力驱动的价值存在!
最后是方案形成。文章指出:寒假生活的策划绝不仅仅是为了布置一项项不一样的作业,而是基于学生对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理解,重建学生、家长、教师的交往关系,重建另一种形态与方式的生活与教育。因此。“你好,寒假!”活动方案的策划是按照学生假期生活的规律,遵循教育原则和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策划理论,对教育资源和机遇进行整合,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展现活动魅力的行为;通过项目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组织策划、沟通合作、整理分类、交流分享等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再次深度阅读中,我发现了自己在策划这一环节中的诸多不足,比如未能调动男生的积极牲、有时学生立场不够坚定、对家长的引领不够、自身调查研究能力不足、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等。
知不足,而后学。每当看到顾惠芬校长、武义的伙伴们乃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者的“你好,寒假!”活动的精彩分享时,我都会从学习中审视自己的不足,虽然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但我依然坚持前行,我相信成事中必定会成人!我更相信策划中能够成长,积淀中定会创生!明年的“你好,寒假!”我一定会比今年做的好!我坚信!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18.
[2]同[1],118.
[3][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
[4]同[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