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谷穗文刊花草随拍

“门外无人问落花 绿阴冉冉遍天涯”

2025-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业余养花

此典句出自南宋诗人曹豳的《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译文:

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

注释:

绿阴:绿树浓荫。

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

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莺:黄莺。

啼:啼叫。

池塘:原作“池边”,据《宋诗纪事》改。

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七言绝句。诗中写门外落花无人问,绿荫遍布大地,林莺啼声渐止,青草池塘蛙声热闹。以落花与绿荫、莺啼与蛙鸣的对比,展现暮春生机,突破传统惜春悲戚,蕴含对自然更替的欣然接纳。

开篇“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以视觉转换传递季节更迭。“无人问落花”看似写春去的冷落,却暗藏诗人的洒脱:不纠结于花瓣的凋零,反而注目于“绿阴冉冉”的蓬勃生长。“冉冉”二字赋予绿荫动态感,仿佛一片翠绿正铺天盖地蔓延,将暮春的衰败转化为生命舒展的张力。前句的“落花”与后句的“绿阴”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是消逝的美好,后者是新生美好。

转而以听觉“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更深化了意境。黄莺的啼鸣渐次消歇,象征着春天的谢幕;而青草池塘的蛙声又如同大自然奏响的新乐章。

“独听”二字颇耐寻味:诗人独自伫立,摒弃了对莺啼的眷恋,专注于聆听蛙鸣的热闹,这份“独听”不是孤寂,而是对新生事物的欣然接纳。

前句的“无声”与后句的“蛙鸣”构成以声衬静的张力,既写出暮春特有的清幽,又透露出生命交替的喜悦。

全诗最妙处在于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性运用。历代诗人多借“落花“莺老”抒伤春之情,而曹豳却以“绿阴““蛙鸣”重构情感基调。

他不是看不到春之将逝,而是选择以豁达的心态凝视季节更替:落花虽美,却终不敌绿荫的葱茏;莺啼虽婉,却难比蛙鸣的生机。

这种通过“衰退”与“新生”的辩证观照,揭示出了“芳歇荫浓、莺去蛙来”的自然规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