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饭》听书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的进食都是盲目的,它让人丧失自控,使人吃的更多,享受却更少。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进食,才能更好地避开错误的进食模式。
一、我们进食的原因进食的原因多重多样,懂得区分,才能更好地掌握饮食习惯。它包括以下几个:
1、生理饥饿:饥饿感是身体产生的重要讯息,也是最健康的进食模式。作者说,联结饥饿感,是盲目饮食的最强大的刹车系统。这是一个目的性非常强烈的一个讯息。
2、看到实物:只要看到、想到或听到实物,就会诱发想吃的渴望。这只是单纯的想吃,并没有什么别的进食讯息。
3、记忆:喜欢某种食物,和过去的经验有关。比如,小时候,妈妈做的手工饼。这些都是烙印在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吃的欲望。
4、社交压力:因为身边的人豆豉,所以我们也照做了,比如,和朋友逛街,有人提议吃蛋糕,你怕被说不合群,也点了一份。其实你有一些是不想吃的东西,但是某一些外在的压力给到你,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做了。
5、想要被安抚:在压力、悲伤、愤怒、焦虑、疲倦等状态下,很多人会把高热量的食物当作自我安抚的工具。
二、我们经常自动化继续进食,以至于超过了饱足感和舒适感。为了避免过量进食,我们要学会察觉饱足感。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方面来做到。
1、味觉满足感:饥饿时,食物显得特别好吃。没那么饿之后,味觉满足会降低。留意味觉满足感,将帮助我们决定眼前的食物值不值得吃。
2、腹部饱足感:它不是饥饿感的反向,而是依照所吃的食物重量和体积形成的感受。也就是说,肚子里装的食物越多,慢慢地就会有腹部饱足感。留意它,将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时候停止进食。
3、身体饱足感:开始时,它会提升体力和整体健康感觉。但如果进食过量,这些感觉就会下降。留意身体饱足感,能让我们避免过量进食。
三、开心享受,但不一定要吃完。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很大的良好传统,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或者长辈教育,饭菜不能浪费一定要吃完。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每次吃饭的时候慢慢地吃,每吃一口都感受一下腹部饱足感。用1-10分设定饱足感的话,1分表示一点都不饱,10分表示非常饱,中度饱因人而异,大概是6或7分。吃个8分饱,看看还剩下多少饭菜,下次做的时候是否可以少做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