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短篇连载四)
四
1998年的高考,张其华和何晓峰终于走到了分岔路,接下来要开始各自的人生了。何晓峰考完后估完分,给班主任说我大概率可以上个清华。班主任说,戏谑的调侃她,行啊,不过保守一点吧,你上了清华未必能有个好专业,不如报个同济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目前是国内最好的,也是未来学家的成长摇篮。结果何晓峰就顺手一填,一批志愿填了同济大学。
成绩公布的时候,还真给录取了。闪瞎了班主任的铝合金老花镜,也给了班主任在菜市场,街头,教室四处炫耀自己如何改变一个不良少年,成长为一代英才的宏伟功绩。
何晓峰这一战成名,名扬全县,也把自己的班主任推上了年级组长的位置。
不过何晓峰丝毫不在意自己超常发挥出来的成绩,他不像别人一样通过考名牌大学证明自己或飞跃人生,他看见自己的父母初中都没读过,也已经赚够了别人活一辈子的钱,却要自己努力读书,奋发图强,这事他一直认为逻辑上就不通,既然怎么样都能赚钱,读大学这件事反而不是他最期待的。
而张其华的父亲在他高三的时候突然病逝,突然又散失了一个劳动力。因为担心母亲一个人不好照顾自己,他选择了长沙的中南财经大学,再等毕业赚钱了把母亲接到身边来。何晓峰更想和张其华在一个城市读书,所以二批次也跟着填了长沙一所院校,他当时认为自己上二批才是标配。
张其华一读就是七年,研究生毕业后,导师原本希望推荐他继续攻读博士,可是半工半读的过程实在太辛苦,恰好又有一个进入知名券商的机会,待遇丰厚,张其华慎重选择了就业。
何晓峰的经历就比较任性,大二的时候闹过一次退学风波,不得已被逼读完大学拿到了文凭。大学期间,除了经常回湖南找张其华,还带着两任女朋友跑遍了全国。一路上不停的搜集各种适合他做生意的机会,也不停的为自己的旅途创收。
他在西藏旅游的时候,就会采购些藏族特产和手工艺品,邮寄到他下一站杭州的飞鸟音乐会,摆个地摊,音乐会一结束,他倒手就赚了三千多块钱,足够潇洒一阵了。如果在广西旅游,他也会采购很多本地特色的小商品,留到下一站重庆去销售。何晓峰后来自己调侃的说,大学其实对他没有意义,因为一门课都不记得学了什么,四年学得最好课程是泡妞、旅游、练摊。
何晓峰带着第一任女朋友去长沙的时候,拖着两个大行李箱,满满的都是在义乌旅游时采购的各类小商品。他拉着张其华在中南财经大学门口的街市摆地摊,张其华完全不理解,家里挺有钱的,还要自己折腾,关键还是乱折腾,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何晓峰一开始只找家里要了一些旅游经费,但是玩嗨了就乐不思沪,为了不让家里知道自己常年在外面潇洒,也为了保持浪子的生活节奏,逼着自己挖掘出一条赚钱之道,就是他后来自诩的异地购销模式。其实也就是交易信息不对称商品,这在当年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的时代,纵使他摸索出一条生存之路,参悟出商业的基本逻辑。
何晓峰大学时期的两任女朋友都不知道他其实算是一个小富二代,跟着他东奔西跑的,时间长了都把他当成了一个落魄浪子,哪怕钉着名牌大学的铭牌也无法把感情升华到更深的层面,最后都不了了之。而他自己并不以为然,他有明确的目标,要在大学期间走完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
即便张其华反对,也懒得跟他解释。
二十世纪末期、二十一世纪初期,正是国家启动高速发展的时候,何晓峰通过自己不断的折腾,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为他后来打造上海星辰集团这个巨无霸企业不断奠基和架桥。
而张其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稳扎稳打的读了7年书,辅修了一个文学学位,英语过了六级,考了注册会计师。更重要的是一直单身。他甚至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要学的东西也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