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何在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哈哈兴鸿

观《入殓师》感想

影片中的男主从一开始对《入殓者》的恐惧和排斥到后来那么细致的去完成,从对死亡的恐惧到淡然,把死亡看成一个通道,并去祝福他们。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并不干净,当身边的人也都反对他的时候,他用对待工作的态度改变了别人对入殓师这个工作的看法,同时也触动了别人,让他们觉得原来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对死去的人的尊重和敬意。

在看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他对工作的态度。他的态度也许是大部分日本人共有的,那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暑假当助教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妈妈总是会跟他说:“只要完成就行,别让自己太累。”而那个孩子果然会把事情做完,但是他会拖很长时间,这样就不会太累。

“极致”也是我所欠缺的,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显得有点急,总是想只要做的差不多就行,只要按时完成就行。

我想这是源于家庭教育,家长会说一定要按时事情,然后我会按时完成,但是在质量上会有所欠缺。这让我想到做的差不多就行也许是大部分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

相反的“极致”也许就是日本家庭教育的核心,他们在言行举止上的极致,吃饭时的礼仪……从《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部影片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务所做到的极致和细致。

这也许就是中国教育和日本教育的差别。

自我救赎

影片中的男主角一开始做入殓师这份工作,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为了化解自己对母亲的内疚,因为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并没有在她身边。

而在生活中,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也都是为了能让自己舒服也都是在做自我救赎。

比如,做完一件事情,有人会因为做的不好或者受到批评而内疚,而内疚这个感受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一些。

我与成功者之间的差别

那些已经成功的人,他们比普通人更努力,比如,比普通人起床更早,更有胆量。

成功者会不断地反观自己,并不断地改进、提升。

而我与它们的差别就是:没胆量、顾虑太多导致无明确目标。

想到一个目标,首先做的不是尝试,而是先想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想着想着发现困难太多然后就放弃了。虽然我也会反观自己,但是并没有立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因为怕累,拼尽全力做一件事情是我需要体验的。

怕累这些种种的原因都是因为我心里总会想自己还有退路可走,虽然我一直说以后不想去舅妈的书院,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还是会把它当做以后的一条路。

这学期我想在断掉自己所有的退路之后看看自身到底还有哪些潜能是没有发挥出来的。

为什么获得奥斯卡奖

至于电影为什么能够获得奥斯卡奖,我百思不得其解then我百度了一下发现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入殓师》颠覆了奥斯卡外语片的政治传统,没有任何政治味道,并且其中浓浓的家庭气息、对于生死问题的思想也符合东西方的共同价值观。

而我觉得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拍的很细致,也没有像其他影片一样在结局的时候把所有的谜底都解开。

比如,男主角爸爸留的那一箱杂物会不会是留给儿子的石头或者信。它还给观众留了疑点,让观众流连忘返。这也许是引人入胜的部分。这也许是它想告诉观众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没有谜底的,也不需要原因。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