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用户运营应该怎么做?
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风口在不断的转向,单一的追赶很难让我们乘风起势,预有所大为要么把自己扎根在泥土里,拥抱变化不如固守不变;要么去押注一个风口,考验自己的预测和判断能力,等待大风起兮“猪”飞扬。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预测。我们先来看看上半场出现了怎样的变数:
1.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开始失效
网络的最初价值是消除不对称,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更大的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犹如饱受苦难的基督徒终于抵达了流淌着奶和蜜的迦南美地,可以肆意饱食来满足自己长期匮乏的需求。这是一个卖方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来者不拒,商家所要做的就是把商品摆在消费者的必经之地,这就是流量的红利。
而今信息不对称已在很大范围内消除,进而演变成了买方市场,供应大于我的所需,有流量之处未必会有消费,每一个人都有着太多的选择,以致于乱了心性,流量正在失去它的价值。
2.社群已不只是工具
社群思维曾红极一时,饱受追捧,社群不是终极目的,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独特圈层的生态,来实现更进一步的目标,所以很多人说社群就是一个工具,但这个也会改变了。原本粗放的社群经营,就是把一群人圈在一起,集中施加影响,能营造共同的兴趣或价值观让人们自动归附,已经是高阶的玩法了。
我们现在看看曾经红遍国内外的K友会,已销声匿迹了很多;罗辑思维依然强大,但罗友们已没了最初自发组织年会狂欢的疯狂;樊登读书会的社群除了搞搞分享活动,一直比较冷清;有书共读宣称800万用户,但很多群都是死群了。
3.知识付费出现疲态
知识付费的大旗才扛起一年有余吧,喜马拉雅FM的付费电台,得到APP以及各种网络课程,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199元/年,有个历史数据的订阅量是7万多,实现了超千万的营收。
但是现在人们能获取的“有用”的知识太多了,已经消化不良,不能学以致用,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继续付费学习的激情就会受到抑制。
罗辑思维团队在3月8日公布的数据,“得到”上各专栏日打开率为29.3%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2017年4月订阅人数超14万,但打开率只有18%左右“信息过溢”的现象在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量上体现的更突出,我们订阅了一堆的公众号,会主动去长期打开“追剧”的少之又少,有20%的阅读量相信已经是做得不错的了。
那基于这些变数,互联网下半场的用户运营应该怎么做呢?南溪要去找风口了,给出了几点分析和预测:
1.用户的“时间”是下一个主战场
这句判断的提出者可不是我,是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年会上公之于众的。过溢的生活状态已经让太多人无所适从,一方面工作生活的信息应接不暇,另一方面患有选择焦虑症,这个时代不缺少好东西,但缺少能让用户有效感知、立即做出选择的好东西。我们真的可以冥思细想每天做的事里面有多少是浪费了时间,没有多少价值,但又不得不去做的。
互联网下半场的价值依然会是消除不对称,但会从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变为消除价值的不对称。哪些工作是可以不做或借助工具来简化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经过加工提炼再去获取的;哪些选择是可以与自身更匹配的;哪些活动是可以不参加的;哪些人是可以不打交道的……
“钉钉”提高了公司内部的协同效率;“得到”做内容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成体系、有见地的内容服务;大数据分析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帮助我们做出决策;聪明的人会减少无效社交……这些都是在打时间战场的仗,能帮助人们破除时间价值的疑团,将会为我们释放出巨大的价值。
2.社群会成为用户价值的副产品
我们上面说了社群已不只是工具,当然它还会在特定的场景作为工具存在。社群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会作为用户价值的副产品而存在,是要先有产品服务价值被用户的广泛认可,才会自然而然的形成社群,好的东西人们会认可,好的价值人们会传播,这种认可和传播会形成一种向心力,把用户集结起来,进而形成社群。
互联网上半场我们说社群应该是商业运作必备的工具,而下半场它会成为商业价值检验的工具,只有我们的产品服务真的产生大量的用户价值,才会有社群,只是为了拉用户而建的群是难以存活的。那是不是说社群就会成为自然的产物,不需要苦心经营了?不是!此时的社群更需要经营,去维系这种价值,去放大这种用户的认可,去做用户价值的二次转化。
3.用户价值进一步前置
其实上面社群的思维已经是价值前置的体现了,不是用户来买我们的产品价值,价值不再是单纯用来交换的,而是用来转化的,比起金钱,我们用价值换来用户的时间和信任更加重要,运营就会在企业里面成为一个杠杆,把用户的时间和信任转化成更大的价值和财富。
“凯叔讲故事”从2013年9月开始每天提供免费的故事内容,逐渐积累了超500多万的用户量,其中80%都是妈妈,先有了被认可的用户价值,这些妈妈们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了一起形成社群,凯叔团队继而做了“妈妈微课”,围绕科学育儿,如何和孩子相处等进行教学,转化成了更大的价值。凯叔也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内容不应该是直接收费的产品,而应该是了解用户痛点的最好方式。
4.用户价值要双向传导
传统的思维是商家用产品价值去换取用户的金钱价值,未来虽然会进一步争夺用户的时间和信任,但还有一大改变会发生在价值的传导机制上,那就是商家也会向用户要求价值回报。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说知识付费和行为改变付费之争,因为知识付费出现了疲态,有人就想能不能像广告,按效果付费,知识只有产生实际的价值了用户才会掏这个腰包。这种方式值得一试,但能不能规模化还是有待验证的。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除此之外的第三种——用户的表现价值,其实本质是对社交红利的追求。除了知识付费和行为改变付费,只要我们能为用户营造一个自我表现的场景,也会是一种付费转化的方式。
你消费了我的东西,能不能帮我做一个展示?比如拎着MacDonald的袋子满街跑;你使用了我的产品,能不能给我提些改进意见?比如小米的粉丝参与产品设计;你听了我的课,能不能主动去做输出和传播?比如樊登读书会“招募讲书人”的活动。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都已经有了吗?哪里算什么互联网下半场的新东西。但南溪觉得以前这种价值传导还只是作为一种活动运营或者营销的手段存在,并没有上升为一种用户思维,这里面还需要更加体系的运营指导思想和更精细化的设计。
5.用户价值会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了,人们会更加追求个性和属于自我的东西,一开始是在实物商品上,进而会在服务上、学习计划上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成熟使得个性化成为可能。
6.用户运营会上制高点
这一点最重要了,“运营”会在互联网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有的运营活动都是要服务于市场价值的,而市场价值的落脚点就在用户身上,所以用户运营会登上一个时代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