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管理学定律:彼德原理、保龄球效应、末位淘汰法则
前言
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只要有组织就会有管理者。
正如一个群体需要管理一样,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人,面对有限的人生,面对纷繁的世界,面对繁杂的事务,很有必要对个人或自我进行认识和管理。
综上所述,管理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需要给予重视。
小编从网络或书籍收录了100个(定律/效应)并加以解释和案例/应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学习或借鉴。每次更新三个。
彼德原理、保龄球效应、末位淘汰法则
100个管理学定律:彼德原理、保龄球效应、末位淘汰法则彼德原理
基本解释: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市场应用:现代的层级组织制度,总是从下面来补充由晋升、辞职、退休、解雇和死亡带来的空缺。人们一直把层级组织中的晋升看作是“攀登成功之梯”或“爬上权力之梯”。
层级组织通常被比喻为梯子,因为梯子和层级组织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梯子是让人向上爬的,而且年龄越高,危险越大。
关键点:彼得原理说明提拔职员或干部一定要着眼于潜力,重视人与岗的匹配,目前的成绩并不能作为提升的理由,而要看到他是否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保龄球效应
基本解释:行为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应用: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
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乐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史考伯做法。
史考伯说:"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
"史考伯的信条同安德鲁•卡耐基于出一辙。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不忘称赞他的下属,他为自己撰写的碑文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样跟他那些比他更聪明的属下相处的人。"
关键点: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
图片来自网络末位淘汰法则
基本解释:末位淘汰法则就是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
提出者: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
市场应用:奇异公司每年会针对各事业单位的主管打分数,区分出ABC三个不同等级的绩效表现。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事业单位中的前20%;B级员工是中间的70%;C级员工约10%,奇异以常态分配的钟形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来呈现这种概念。
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资奖酬,而C级员工则有遭到淘汰的危机,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
关键点:将员工或事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加以区别对待。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