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忘写作路
昨天第十四部系列文《军垦三代面面观》收工,虽然只有几万字,却拖拖拉拉更新了一个多月,这是我写系列文以来速度最慢的一次。我写系列文一天只能更新一章,明明还有可写的内容,但已经没有了再继续更新的欲望,有一次我试着挑战自己,更新了两章,瞬间就有疲惫的感觉,犹如长跑过后的疲惫状态。
虽然一天自觉不自觉更文4千字,不过都是不同的题材,诸如自己的所思所想、身边人的成长故事,或者自己的成长经历……写起来轻松自然,仿佛聊天一样,轻松自然。
我有记录的习惯,不单单是生活收支情况,甚至是码字也一样。手帐记录十分方便,不必记得那么详细,简单就好,比如:
每天码字的数量;
解锁了什么新功能;
……
有时候只是简单的原创数字而已。
虽然写了十几部系列文,我最中意的还是《成长路上不孤单》。刚开始用的名字是《家有小女初长成》,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后来一直欣赏从容小主每部小说的故事梗概,一件事进展中众多细枝末节延伸出来,就觉得自己的叙述就像走直线,一眼就望到了头。于是就对《家有小女初长成》进行了修改,并且改名为《成长路上不孤单》。
修改的过程保留了以前的元素,增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亲人的陪伴,还有同学、好朋友友、以及不同的老师。,由原来的3万字修改到了4万多字,目前还算满意。
一边写,一边留心别人的文字,追更过一位前辈的作品,书写的是家乡战争年代的故事,每天一章,每章不超过800字,但信息量很大,没有废话,而且恰到好处,用言简意赅并不为过,佩服这位前辈驾驭文字的能力。
前后对比自己的文字,刚开始写系列文,不会把握故事情节,有的一章一千多一点的字数,写高兴了有的章节两千多字,很不均衡。后来刻意控制每个章节的字数,做统计的时候发现《军垦三代面面观》20个章节中,字数最少的是1500字,最多的也不过1800,起码字数上比较均衡了,也算一大进步吧!
在码字的过程中,有个现象也十分明显,那就是时间和精力用在哪里,收获差别很大。在简书平台我的发文数量和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但某条上随意性很大。只是某条是我自媒体码字的第一站,有感情,舍不得放弃,,就一直没有断更,每月星星点点的收益够电话费而已。
十月份一个月,突然不让出门,心情收到影响,郁闷至极,除了一如既往地在简书上发文,某条就像后娘养的孩子,每天很随意地发个微头条,遇到合适的问题去答一条。最后的结果,既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是意外事件,那个月的收益都是按几毛几毛计算的,连电话费也不能覆盖了。
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少刷一会短视频,少打一会游戏,多写一篇文字吧!于是在某条上写一篇微头条,又找一条问题写个答案,就像小时候写命题作文一样,也不是什么难事。时间花在哪里,收获是肉眼可见的,目前看这个月的电话费又有着落了。
回望自己写作路,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都要先打草稿,然后再逐字逐句抠上来;第二年的时候就能千字图文一气呵成;现如今只要想写,几千字也不是什么难事。当然了,只有数量的堆积,质量不在范围里。
码字这两年多来,也有诸多感悟:
码字治愈了我的焦虑,我可能属于敏感性格,遇到什么事情,心中的小剧场就开始活跃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自从码字后,所思所想形成了文字,给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也不会再焦虑了。
写作拓展了我的视野,我生活在边陲小城,安逸的同时,环境也相对封闭,没有人谈理想、价值和前途,可交流的人也不是很多。因为写作,我看到更大的世界。因为持续输出,倒逼着自己输入,阅读量自然而然地增加了,纸张书,电子阅读,听书,甚至视频,都成为了积累素材的载体,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在外跑步的时候听听书,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刷视频,不知不觉50分钟就过去了。
写作规范了我的作息习惯,感觉时间不够用。以前工作之余追剧、看杂志消磨时间,自从写作以后,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临睡前还要想想,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一天天的忙忙碌碌,十分充实,也许这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虽然目前我的水平还达不到“一边挣钱养家,一边浪迹天涯”的境界,但是生活充实,每天进步一点点,量变会引起质变的。努力着,前进着,进步着,有这种状态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