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他为医院活了十几年
本文来源于人间镜相(ID:renjianjx)
“我有点害怕”
李欣嫒给男友发了个微信,“我有点害怕”。
“怎么了?”男朋友快速回复。
“赵林荣去世了。”
“啊?”
“他为医院躺了十几年,可算是解脱了。但我可能要惨了。”
男朋友的信息密集发来:“别怕!”“要不要跟领导请一下假?““或者我去陪你?”……
“你来医院吧。”
“好,等我!”
和男友发完信息,李欣嫒放下手机,乱如麻的心情稍稍平复了一点。
李欣嫒是北京郊区一个三甲医院的护士。赵林荣是李欣嫒和另外一个护士按不同班次,共同负责的一个病人。
一个多小时前,赵林荣去世了,而且是在她的班次上去世的。
李欣嫒很慌,按规定,作为责任护士,她要向护士长详细汇报当天的护理情况,以检查工作中有没有失误。李欣嫒把护理记录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认无误后准备签字交给护士长。但,握着笔的手有点止不住地抖,名字写得歪歪扭扭。
“欣嫒!”,同事王安安在背后喊了她一声。
愣了半分钟,她才回头问:“刚才你说什么?”
大约是感觉到李欣嫒的异样,王安安奇怪地上下打量了一遍她:“只是喊了你一下,没事,你忙吧,一会儿再说。”
李欣嫒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额头冒了冷汗。
晋升和医闹
李欣嫒的紧张不是没来由的。
医院护理部成立了等级晋升考核小组,各等级护士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年3月份进行晋级考核。3月月底,正是她提交述职报告的时间。
如果得到晋升,她的收入能提高不少,可以多攒点钱,把明年和男朋友的婚礼办得更体面些,婚礼后的旅游也能提一个档次,让双方父母都更高兴一下。
李欣嫒来自南方的一个四线小城市,靠着勤奋刻苦一路考到北京的学校,又靠着优异成绩留在了北京的三甲医院工作,甚至拿到了人人羡慕的北京户口,在老家已经成了邻居们用来激励子女的榜样。
但是,因为刚参加工作,单位也解决北京户口,工资相对低一些,李欣嫒每个月到手的收入并不高,几乎攒不下钱。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李欣嫒偶尔会接点兼职的活儿。父母舐犊情深,为了能让女儿专心打拼工作,顾不上有高血压,还在起早贪黑拼命努力挣钱。
二十几年来,父母正是靠着没日没夜的打零工,养大了李欣嫒,支持她上完了大学。李欣嫒不忍父母这么大年龄还如此辛苦,一直劝他们要多休息。但是,却拦不住。李欣嫒深知只有在工作上争取晋升机会,才能让父母对自己真正放下心来,不再那么辛苦。所以,为了这一次晋升,她熬夜准备了好几个月。
本来,根据她以往的表现,3月晋升的可能性十分大,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赵林荣去世了。
赵林荣这样一个对医院这么重要的病人去世了,如果医院把这个当做是她的失误,那她的晋升可能就打了水漂。
护士长来了,在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口罩下,依然能感觉到表情十分严肃。
护士长翻了翻护理记录,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我先看一下”,转身就拿着记录走了。
李欣嫒张了张嘴,想多说两句解释一下,但终究发现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着护士长远去,李欣嫒像突然泄气的皮球,重重地叹一口气,心情却没有因此变得轻松一点,反而更加沉重起来。
除了晋升,让李欣嫒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赵林荣的家人。
对于赵林荣的家人来说,只要赵林荣“活着”,就能月月有钱拿。
赵林荣生前是一位离休干部。离休是指在建国前参加过革命工作,已到退休年龄的干部离职休养。离休和退休最大的区别是,每月仍然发放全部工资,而且看病住院费用全额报销。这就意味着,赵林荣不仅不会给家里带来一丝一毫的经济负担,还能月月贴补家里。
医院不让打听患者隐私,但护士之间还是会互相传一些小道消息,比如赵林荣在任的时候级别很高,工资也很高,离休后工资还在一直涨,一个月能拿好几万。
这份收入,即便对于在北京的富裕人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赵林荣晚婚晚育,有二女一子,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两个女儿是姐姐,每个月来看赵林荣一到两次,每次来话都不多。家中排行老小的儿子,一周会来看赵林荣一次,有时候还会都带上媳妇和孩子,经常会和医护人员聊天。
赵林荣的儿子高高大大,穿着讲究,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只有四十多岁,说起话来很客气,什么话题都能转到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上面,给人的感觉充满正能量,和一般人不一样。赵林荣的儿子经常提起,老父亲建国前干革命时如何忘我,建国后又如何努力工作废寝忘食建设国家等等。
但一直以来,李欣嫒总觉得赵林荣的客气,都只是表面的客套。这一次,赵林荣竟然还去世了,一个月几万的固定收入没了,赵林荣的儿子会放过她吗?这几年医闹还这么严重……
思虑良久,她拿起手机给男友发了个微信,“我有点害怕”。
风烛残年
李欣嫒第一次见到赵林荣是几年前7月的一天,那时候他早已是风烛残年。
当时,李欣嫒刚从医学院毕业,被现在这家医院录用。入职报到完,李欣嫒在住院部外面的院子里,看到了赵林荣。
那一幕,让李欣嫒记忆深刻。
那时候,北京的天儿不如现在,时常笼罩在雾霾中,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蓝天。但李欣嫒去医院报到那天,天气却出奇地好,天很蓝,没有一丝风,李欣嫒还和同学开玩笑,这是个吉兆,北京在以独特的方式欢迎她。
李欣嫒和同龄人不同,性格偏静,其他同学宁愿选择市区的二级医院甚至一级医院也不愿意去郊区的三甲医院,她却主动选择了这家位于郊区的三甲医院。何况,还有户口,对于一个护士来讲,能拿到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多么难得。
李欣嫒所在的这家郊区三甲医院的住院部,住了不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
住院部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小土山的山脚下,小土山被圈在医院院内,打造成了一个小公园,人工种植的花木和野生花草交相辉映,随处可见的古松古柏清新雅致。
那天,在住院部门口不远处,她看到了赵林荣。
住院部门口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也种植了很多松柏。院子里的人很少,树和树之间的间隙很大。阳光透过的地方,一个高个女护士推了一个黑色轮椅,上面坐了一个穿病号服的瘦弱老人。
李欣嫒走过去,想主动和新同事以及患者打个招呼。走近一看,却倒吸了一口凉气。
面前的老人瘦得无法形容。虽然在医学院读书期间见过各种“大场面”,李欣嫒还是在心中惊叫了一下。
老人的整张脸上几乎没有一点肉,皮是凹进去的,紧贴在骨骼外面,手也枯瘦得像冬天的树枝,眼睛一动不动。再仔细看,整个人都一动不动。
事后,李欣嫒回忆,怎么形容那种瘦更贴切呢?
对,就像一具骷髅外包了一层皮。虽然这样形容不太礼貌。
高个女护士无视了李欣嫒的热情招呼,转头推着老人就走了。轮椅上的老人也没有任何反应,不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人。
李欣嫒讪讪离去,一路上不停告诫自己,不要对别人要求太高,医院和学校不同,要学会习惯这种冷漠。
后来,和王安安聊天,李欣嫒才知道,老人叫赵林荣,已经在医院躺了十年了。李欣嫒见到赵林荣的那一天,是他十年来第一次走出病房的门。
可能因为年轻时太拼,身体损耗过度,又没有注意保养,赵林荣从进了医院就几乎一直躺在病床上,发展到后来,身体越来越虚弱——虚弱得不能吹一点点风。
赵林荣病房里的窗户密封得很严实,普通人已经觉得窗户密不透风的时候,他还是能敏感地感觉到有风吹进来,觉得难受,让人用密封条把窗户缝完全封上才行。
再后来,赵林荣身体更加虚弱,经常要上各种仪器维持生命。身体就像烛火,经不起一点风,更出不了病房门。
李欣嫒见到赵林荣的那天,是他状态最好的一天,经医院高层批准,在外面透气十分钟。
因为免疫力极低,赵林荣需要尽量避免和外人接触,这也是高个女护士那天没有理会李欣嫒的原因。只要是护理赵林荣的人,久了都会变得很冷漠,像从古墓出来的。
为医院活着
李欣嫒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被医院安排做了赵林荣的责任护士的。
王安安告诉她,这是“新人福利”。但李欣嫒感到自己没有享受到什么福利,而且她自己也开始像其他护理过赵林荣的人一样,变得沉默寡言了。
护理赵林荣这样免疫力极低的病人,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手劲稍不注意,一个棉签都可能会弄痛他;点滴的速度要非常精准,否则会让他出现不适。
护理赵林荣,心理也需要很强大。李欣嫒亲眼见过几次,医生匆匆跑进病房抢救赵林荣,抢救完了以后感叹:“这要是晚几分钟……”看着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每天挣扎着求生,李欣嫒内心的煎熬和压力越来越大。
时间久了,怕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别人,李欣嫒选择独自消化,默默承受。
只有和王安安还会说上几句话。以及,科室定期开的会议,也能不断地给予李欣嫒激励。
几乎每次开会的时候,领导都会特意总结,怎样在医院的尽力治疗和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赵林荣的生命又延长了,生存质量又提高了。虽然普通人根本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无论怎样,赵林荣还活着。
李欣嫒能明显感到医院对赵林荣的重视。医者仁心,这让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荣誉感,在泄气的时候能够很快重燃斗志。
但有一次会议开完,王安安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偷偷地告诉李欣嫒,其实是赵林荣为医院多活了十几年。
李欣嫒疑惑不解。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听说赵林荣之前是个大领导,把他的生命尽量延长,医院是当做重要任务来抓的。他得的病,只要用那些昂贵的进口仪器设备支撑,就能多活很多年。医院这几年为他买了很多价值好几百万的仪器设备呢,还有人说有几千万。谁知道呢?”王安安压低声音说。
“这么多?”李欣嫒惊讶地张大嘴巴。
“多吗?反正这些仪器也不是他一个人用,也不算浪费”,王安安满不在乎地啃着苹果,“而且有些仪器设备他也不是非用不可,但是以他的名义向上面申请,会比较容易一点,毕竟是为国家做过大贡献的人,上面批得爽快一点。上次急诊那个小孩,发急症抢救过来了用的那个仪器,就是以赵林荣的名义申请下来的。”
“你知道吗?”王安安瞪大眼睛对李欣嫒说:“我老家的那些医院,要买个仪器,递个申请上去,各种走流程,十年都批不下来,咱们医院就是靠赵林荣,申请进口仪器设备才这么容易的,听说有的进口仪器设备申请递上去,才几个月就批下来了。”
“那赵林荣为了医院这熬这么久,岂不是很辛苦?”王安安撇了撇嘴说。
“可不是?即便医院花了这么多钱,赵林荣也不享受呀,他只能天天躺在床上,一点儿风都受不了,天天各种药、各种管子、仪器,不能好吃好喝,多难受啊?人都瘦成皮包骨了,眼睛动一下都费劲。”
听完,李欣嫒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像赵林荣这样身体极度虚弱又没有痊愈希望的病人,很多医院都是很头疼的,不仅会占用大量住院医保报销额度,而且死亡的风险很大,但自家医院却对赵林荣一反常态,原来有这层原因。
经过那次和王安安私密聊天后,李欣嫒越加尽心照料,毕竟如果赵林荣突然去世,那就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
归于宁静
但,赵林荣还是走了。
接到赵林荣去世的消息,赵林荣的儿子很快赶到医院,戴着口罩,眼睛通红,直奔赵林荣的病房。
李欣嫒紧张得不得了,怕赵林荣的儿子质问责备。在赵林荣的儿子忙着办手续的几个小时,李欣嫒只好硬着头皮假装正常工作,漫长的几个小时,像在不停地做过山车。
在各个病房忙完了一圈出来,李欣嫒看到,赵林荣的儿子眉头紧锁地站在护士台一侧。旁边,站着赵林荣的两个女儿。
李欣嫒打开手机问男友:“你到了吗?”“到你们医院门口了,不过疫情期间,我进不去。你没事吧?”
“暂时没事。”李欣嫒定了定神,深吸了一口气,走向护士台,准备迎接来自赵林荣儿子和女儿暴风骤雨的质问。
然而,什么都没发生。赵林荣的儿子只低头擦拭了一下眼睛。
“欣嫒,快过来帮帮忙。”王安安在另一个病房门口喊到,“这个病人的血管太细,老扎不进去。”
听到喊声,赵林荣的儿子才注意到身边的李欣嫒。
李欣嫒愣在原地,半天憋了句:“节哀。”
“嗯,谢谢。”
没有更多的对话,赵林荣的儿子和女儿已经泣不成声。
此时,李欣嫒才确定,赵林荣去世这件事情已经彻彻底底地归于宁静了,她不用再担心了。
*内容来自真实故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