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远游(九)

昨天我们将文章的第三段学习完毕,这段诗通过赤松子、傅说、韩众等典故,构建了诗人向往的三种超越方式:道德超越、时空超越、存在超越。
这三种超越方式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既有对道德完善的渴望,也有对时空局限的突破,最终指向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四段,起于“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止于“余将焉所程”。通过回忆朝廷迫害之痛,对比高阳帝时代的清明政治,最终规划远游行程。此段与第三段形成“人间—天上”的情感呼应。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反其故都。
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1。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聊仿佯而逍遥兮1,永历年而无成。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意为循着气的变化层层高飞,把鬼神也惊得奔走诧异。此句是诗人在表达自己渴望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心境。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指通过顺应自然之气的变化,最终得以升举。“曾举”意为高飞。
"忽神奔而鬼怪":形容精神突然如鬼神般疾驰,超脱凡俗。“神奔鬼怪”的意象既象征精神脱离肉体束缚的自由,也暗含对现实污浊的厌弃,呼应前文“离人群而遁逸”的遁世理想。
文中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气变”实写修炼过程,“神奔鬼怪”虚写超验体验,形成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此句描绘了诗人通过调息炼气,达到精神与天地相通、身形飞升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道家“炼气修仙”思想的借鉴,强调通过内在修炼("求正气之所由")实现与自然的合一。
此句与后文“时仿佛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形成递进,展现从形体升举到精神游历的完整境界。
“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意为时而朦胧遥见仙人身影,倏忽间如清光般往来闪现。此句是描写诗人游仙幻境中神人往来的朦胧景象。
“时仿佛以遥见兮”:“仿佛”形容隐约模糊、似真似幻的视觉感受。
“精皎皎以往来”:“皎皎”通“皎皎”(明亮),或指目光清亮,或喻仙光闪烁;“精”可解为“目光”或“神光”,与前文“神奔”呼应。
这里“仿佛”与“皎皎”形成明暗对比,营造神秘氛围。
该句描述的是仙人升仙过程,与“形穆穆以浸远”“忽神奔而鬼怪”等句连贯,展现道教成仙思想中的超脱意境。通过虚实交织的描写,表现诗人精神游离于尘世之外,与仙人相遇的恍惚场景。
这种写法既符合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暗含道家“羽化登仙”的追求。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