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中国史》第二周思考题2022-03-14
第二周思考题
1.请解释“皇帝”来历,为何说这是周制和秦制的一个重大变化?
“皇帝”取自“三皇五帝”,“三皇”,是开创宇宙人类的三位神人;“五帝”,是传说中以黄帝为代表的五位半人半神的领袖。“皇帝”为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
周的文化基石是天命观,周王自称天子,敬畏上天;秦始皇不然,他不受上天约束,自封老大,不受任何控制,他不设王后,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不能有人跟他平起平坐;废除谥号制度,不让任何人评价他,开启了帝制时代。
2.汉代对秦代的重大升级,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注重环境建设,推动制度改革。改变秦代法家严苛把控,汉代初年尊奉黄老之术,“无为而治”,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进行税率改革和法律改革,大幅降低税率,废除残酷刑法。
二是重视文化建设,统一意识形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上摒弃法家,崇尚儒家学说,儒术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信仰系统,完成了意识形态的统一。
3.你认为,在传统社会中,哪些人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应该如何应对?对你有哪些启发?
可以带来威胁的:皇族、后妃、外戚、太监、权臣、朋党、地方割据势力、敌国外患、农民起义等等。
皇帝为维护自身至高无上的皇位,斗智斗勇,暂时结盟,制造掣肘,互相监督,太多精力用在内斗上,君本位,人治。
启发:权力不能过于集中,推行民主集中制,变人治为法治,减少内耗不聚焦内斗,把精力放到福佑百姓,国家发展上,增强国力,致力民族复兴。
4.说说你对“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真实关系的看法?对你有哪些启发?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互相依存,彼此牵扯,若关注发展目标,寻找共同发展愿景,彼此信任,同向力发挥彼此长处,优势互补,1+1大于2,事半功倍;若方向不同,只关注眼前利益,或只在乎小集团得失,互相防范,彼此为敌,会耗损能力,1+1小于1,事倍功半。
5.请解释“儒表法里”,对你有哪些启发?
“儒表法里”指的是外表是儒家,骨子里是法家。
秦代兴也法家,亡也法家,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将法家嫁接于儒家思想,对皇帝有了儒家的约束,比如天命不可违,比如仁爱天下,又把皇权推到至高无上地位,有了维护皇权的一套理论。
凡事要有度,站位高才能有宽视野、大格局,才经得起时间检验。
6.你是否同意“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周期性征服,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什么?
有道理,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创新力。草原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周期性征服,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较量与融合,融合的结果是少数民族的汉化,同时也是汉族的少数民族化,这种融合文化比原来的两个“亲本”更有优势,游牧民族的彪悍血性,冲击了中原农耕民族的温顺,给汉民族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制度创新是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周人的封建制、天命观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一,秦人的郡县制影响深远,毛泽东说“百代皆行秦政治”,隋唐帝国实施“二元结构”,兼顾农耕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异施政,一国两制,这也许是中国文明得以绵延而未断绝的一个原因,不断包容接纳,持续推陈出新,才会生生不息。
注:
1.可以完成6个思考题,或者至少选择3个完成。
2.每个思考题限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