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叙事学习随记
每次觉醒就像开了一朵美丽的花
听来访者的故事,感受到他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在经过痛苦之后,他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反转了自己的人生,让人惊叹不已。他的每次觉醒就像开了一朵美丽的花,为他高兴,为他赞叹。
只要用心听别人的故事,才能听到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也能看到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的不同。蓄势治疗娓娓道来,重点说清由点到面,只能在来访者的问题故事里找到偏好故事的脉络,叙事治疗的咨询过程让当事人感受到自己在最难的时候依然有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依然有希望和光明。
关于听故事的问句
关于回应,打个样咨询师,教师,家长可以这么说:
一 这句话好重要啊?
二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是个好问题
三 你经历了这么多,真是不容易!
四 你能有这么多自我赞探索,你是好难得啊!
五 我能再多说一些吗?
六 还有吗?还有呢?
七 你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八 通过这些话,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
想象一下,用台湾腔,河南腔说的样子
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它的翅膀。只有人和苦难狭路相逢,依旧热爱生活,创伤不再是创伤,因为有了智慧加持,智慧十跋涉千里的人把自己活成一支队伍。
经一事长一智,长一智行一事
经一事长一智长一智行一事,在生命经验中越来越懂得自己。萃取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来访带着深深的伤痛而来。咨询师的表情也一同进入这个不平常的经历中,一边捅你一边寻找,发现这个经历中另外的视角。可能伤痛,让来访者变得锋芒毕露如长矛,咨询师转化其为保护自己的盾,探索来访者想要活成什么样子(细谈),带着盾笃定前行。这个过程建构出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有共情十澄清十确认,这里必须得到来访者的确认,咨询是双人舞,不是独角戏。
咨询双方不断探索经一事长一智的智,然后到如何行一事的落地,让人感到有力量,有深度,有广度。
焦点和叙事简介
想要全面了解系统学习,厚积薄发用于实践。
焦点:贴近希望能量修行
叙事:涵容,懂了,改写实践
叙事是寻访意义的疗法,引导来访者说出他生命中在乎美好的故事。终极目标是活出偏好的自我认同
焦点是重在解决的疗法,确定目标→挖掘资源→开始小步行动
听懂来访者想要真正想要的十解决的行动。两个都是后现代相对短平快的心理疗法,基本精神和信念一致,可以相辅相成,配合使用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挖一口井,有时候不是不行,是从未上路。
先有温度,再有亮度
第一,了解困扰对方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促使他来寻求帮助?
第二,了解这个问题,给他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阻碍他达成了什么愿望?
第三,了解他的愿望是什么?
第四,帮助来访者和他一起讨论他的某个选择。
叙事的终极目标是引导来访者活出偏好的自我认同。他真正想要活成的样子
细腻的尊敬的好奇的倾听会让来访者警觉,原来我这么努力啊,原来我这么坚持,是因为这个啊,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赋能感
人不是活一辈子,也不是活几年几月,而是活几个瞬间,生命中美好的、独特的经验是人们想活的样子。
一个人要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心脏停止跳动,这是生理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追悼会上,这是社会性死亡
第三次是记得他的那个人离开世界,没有人再记得他,这是真正的死亡
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自己的角度困住了困局就是困局,当我们愿意挪动视野,换个角度去看看一个缝隙,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去体验别人也很苦,别人也在用他的生命力天下,比我苦的人很多,比我痛苦的人很多,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是怎么坚持的?
生命有多种可能性,慢慢沉淀,让普通得以淬炼,让生命可以华丽转身。
听故事,听经历,不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随风飘散。咨询师是要做工作的,比如萃取意义,看到在乎。来往者需要咨询师,听见听完听懂来往者,越说越懂自己(就是自知之明)。
问句如下:
一在故事里,你最不想放弃的是什么?
二如果你是导演,你最想让这出戏怎么演下去?
三在这个故事里,你最期待发生的是什么?你最不希望发生的是什么?
四如果生命的方向盘握在你的手中,你最想带自己去哪里?想看见什么风景?(不要同时问,回答一个后再问另一个问题)
五 在这个故事里,你心里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六 这段经验里,如果有一个很棒的部分,那是什么?
……
不要连珠炮问,不一定都用上
开始的时候可以问,不喜欢的、喜欢的。慢慢多问喜欢的、希望的、愿意的,开始向偏好故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