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读临碑帖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卫中

             学习古人碑帖,不仅是初学书法者入门的敲门砖,也是学有所成者提高书法艺术水平每日必修的科目,即使已至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书法大家,也时有研习。可见,学书人对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宝贵书法遗产情有独钟。

  古人云,学习书法全在“心摹手追”。读临碑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即是说,对碑帖观察要精细,无论是用笔、点画、结字或是节奏、章法等均应认真细微的观察,临习碑帖力求神形相似。因为临得越像,学到的东西越多,理解越深。这就须坚持不渝,乐此不疲,以期达到拟似之境。只有经过对诸多古碑帖的心摹手追,书法的功底才能日渐深厚,书法技艺才可融汇贯通。在传承了古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出新的具有个性的好作品来。

      然而,时下却有些学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一是忽视传统。认为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片面强调“创新”,“与时俱进”,耻于读临古人碑帖。“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以自由体自居,以怪异为标。正如孙过庭所指出的那样:“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明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项穆曰:“书法戒狂怪与俗——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汉、胡行乱语,颠扑丑陋矣”。历代学书人均有躁进者,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里,精神压力大,竞争激烈,难免心浮气躁,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来读临碑帖,违事物发展之规,盲目创新,急功近利,导致距法度愈远,此为不足取也。

  二是舍本求末。有的学书者不懂“取法乎上”的道理,热衷于临摹现代书家的字帖,且下了不小工夫。这对于提高书艺来说,却是事倍功半。因“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若起点不高,所见所闻欠高古,则难以鉴别低俗。唐以来,无论是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等历代书法大家无不宗尚古法,上追魏晋,才悟书法真谛,成为一代宗师。现代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告诫学书者,要师古人,不要学现代人。因现代人虽也学自古人,但这毕竟是树之枝末,河之支流,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名碑名帖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传承下来的优秀遗产,学书者应在书家指导下,追根溯源,在书法遗产的浩瀚大海中汲取优秀的养料。

                                                                                                      三是浅尝辄止。有的学书者临碑帖不过几遍,连形都未弄明白,就急于创作。观者评:“临得不像”。答曰:“此是意临”。稍有些学书知识的人都知道,拿到一本新碑帖,应先读再对临,读临结合,至相似再背临,至娴熟再意临。意临是在完全掌握了该碑帖写法的基础上,有意地加入一些别的碑帖的东西,用以改变原碑帖的写法,使之成为一幅既保留原作风韵,又有变化的再创作的作品。这与那些尚未达到相似就“意临”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其结果还是自由体的东西。究其原因,乃急于求成之故也。

  凡此种种,以笔者之拙见,均有悖于学习书法的规律。正确地读临碑帖,是为了继承传统,掌握书法的技艺,提高书法的艺术水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先人重视读临古人优秀碑帖的原因也在于此。   

高卫中 临《兰亭集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