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2018-08-13  本文已影响14人  弱其志

小时候读故事书,读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的故事,当时就被吸引。自此甚是喜欢“难得糊涂”,认为那是大智若愚的境界,然而究竟是啥子境界,总是模糊不清。

曾经有段时间我把难得糊涂理解为退让容忍,因为我内心有对权威的恐惧,所以在外面总是比较胆怯,别人提出什么要求尽力去满足,别人评判什么也尽量容忍。我不喜欢自己这种状态,因为总能感觉到自己被压抑着,有力量没法使出来。有想法也不能自如表达出来。我渴望能让自己尽兴表现的生活状态。这好像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差了点什么,差什么我也搞不清。所以心里就一直保持着这份疑惑。

最近几年因为孩子教育问题,我走进了自我成长的领域。慢慢摸索了几年,期间有老师指导。最近对“难得糊涂”有了新的认识。

暑假带孩子回到了先生老家,在与婆婆相处过程中,我发觉自己轻松自在很多。以前只要婆婆诉说她以往经历的苦,我便心里特别难受和纠结,总感觉自己要去安慰她认同她,不然显得不孝,同时内心也回升起评判,觉得老人家为啥要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呢,是不是“自讨苦吃”,等等。脑袋的念头非常多。也因此我很是想逃避老人家的倾诉。如今再次听她讲起往事,心里很平静,我能体会到她的痛苦,但自然而然不会去认同她的痛苦,内心也没了什么评判。所以听她倾诉也不会觉得烦躁,也没有逃避的冲动。这种状态瞬间打动到我,因为在跟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感觉自由自在。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身上的痛苦,我都了解,但是我自己却没有痛苦。讲得就是我面对婆婆时的状态吧。而难得糊涂也是在有这种心态基础上才能运用出来的。面对你的苦,我能了解,我却没有苦,也对你没有任何评判。同时我只有在十分有必要的时候才点出你的苦,其他时候我都觉得挺好的,你享受自己的苦也没有什么不好,你有勇气走出苦,那也是挺不错的,随境随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