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一直在用旁观者思维看待问题
我昨天晚上在刘媛媛的公号上看到一篇文章《疯狂工作的郭敬明与任性的郑爽:两种人生,你选哪个?》
郭敬明是一个工作狂,曾经连续三天没有怎么睡觉的去拍电影。
郑爽是一个比较任性的演员一旦她情绪不好了,她就可能会直接离场不干了。
我看到那篇文章前半段的时候,我想的是选择郑爽。
因为郑爽她有拒绝的权利。
相比之下郭敬明就显得太被动了,因为他真的太忙碌了。
但是我其实一个也不想选。
我既不想像郑爽那样任性,也不想像郭敬明那样的工作狂。
只是一定要我选一个的话我会选择郑爽,我看中的只是她拒绝的权利。
往文章后面看刘媛媛选择郭敬明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刘媛媛在她的书里面提到的三个思维。
分别是“旁观者思维”“参与者思维”“开发者思维”。
她选择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她觉得不是每一个时刻都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她觉得身为一个成年人放在第一位的往往是责任,而不是自己。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因为我也不想像郑爽一样任性。
在这一点上,刘媛媛是把放到了参与者的身份上面去看待问题的。
而我只是想要拒绝的权利,却把责任忽视掉了。
是因为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清楚心中的价值排序。
郑爽的确很像一个小孩一样任性大胆。
可能她不是很喜欢演员这个行业,她曾经说更想去当网红。
如果你面对一个不喜欢的行业,你是没有多热情一直支持着你的。
而我也觉得比起情绪,赚钱、责任、诚信真的要重要太多太多了。
这一点上刘媛媛是站在参与者偏开发者的角度上看问题的。
而我还是旁观者的思维看待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刘媛媛觉得。
你的自由边界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这一点上刘媛媛是完全的开发者思维去看待问题的。
她以一个公司CEO的角度去看问题,她不希望碰到郑爽这样任性的员工。
因为有这样的员工的话,就会需要其他人来忙前忙后收拾烂摊子了。
相比下来我就感觉,我虽然说的是一个都不想选,一定要选就选郑爽。
其实就是要么一个不选,要选的话就用旁观者思维去选。
蠢!爆!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起码也是用参与者思维去看问题的。
但今天就发现不是这样的,原来我很多时候下意识还是用旁观者思维去思考。
旁观者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很受限的,我要努力改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