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老师工作手记

“老师来讲个故事吧”

2016-12-21  本文已影响159人  玉米老师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想每个班主任在表现“师爱”上,也都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于我而言,最佳方式自然就是讲故事了。因此,学生们评出我的口头禅是——“老师来讲个故事吧!”

科技馆之旅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幽默诙谐;我喜欢讲故事,是因为讲故事不需要发火,而且故事里充满了真、善、美,如能把它们植入学生心田,那么“育人”就能事半功倍。

一、《天堂与地狱》,孩子们学会了付出

      2012年秋,刚带完毕业班的我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新鲜感还没过,我就开始头疼了,习惯了教室地板一尘不染,陡然间迈进教室时到处都是碎纸片的感觉真令人窒息。安排了正副班长、劳动委员、小组长和值日生全方位共同监督,收效甚微。细细观察,原来大多数都是“贼喊捉贼”,这些“检察官”的位置也和其它同学一样,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碎纸片。

     怎么办呢?抓耳挠腮之际,一个故事跳入了脑海。有一天午睡起床,我在门口又捡起了一小张碎纸片,面对孩子们略带不安的眼神,我说:“老师来讲个故事吧!”于是,和孩子们分享了《天堂与地狱》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快乐呢?”

      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他们先来到地狱,看见中间放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锅边围着许多小妖怪,每个小妖怪都拿着一只很长的勺子,因为勺子太长看,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反而把热腾腾的食物拨至其他小妖怪身上。所以每个妖怪都烫出了脓包,都瘦得皮包骨,大家都在怪叫和吵架。

      上帝说:“我们上天堂去看看吧。”

     于是他们来到了天堂,看见中间放着一只大锅,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锅边围着许多小天使,每个小天使都拿着一只很长的勺子,因为勺子太长,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于是,每位天使都把勺子里的食物递给远处的天使享用,远处的天使再把食物递给其他天使享用,大家都很快乐。

      原来天堂和地狱的环境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态度和做法。快乐很简单,满足了别人也就满足了自己。

      讲完,我让孩子们谈感受,孩子们都纷纷指责地狱里小妖怪们的自私自利,赞扬天堂里小天使们的互助互爱。我知道火候到了,笑着问:“同学们,你希望我们教室像天堂还是像地狱呢?”“天堂!”整齐而又响亮的回答。“那么,你愿意互助互爱吗?”“愿意!”又一次整齐而响亮的回答。“那么,我们先把教室变得干净明亮吧,你知道该怎么做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每一个小建议的后面,我都来了这么一句:“你愿意这么做吗?还有谁也愿意这么做?”

       最后,我说:“同学们,记住:快乐很简单,满足了别人也就满足了自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天天快乐!”

      从那以后,教室里的碎纸片越来越少,偶尔出现几片调皮的,总有眼尖的“小天使”快快捡起。

二、《愚蠢的木匠》,孩子们记住了“责任”

      也许孩子们真的还小,还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每天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先津津乐道自己的校外见闻;每天每一门功课都有同学不能按时交上作业;每一节课,都有好几个同学需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甚至是批评才能勉强安静。不时就有老师来向我投诉各种各样的问题,投诉——批评——再投诉——再批评,周而复始,感觉学生已经对我苦口婆心的批评话语能倒背如流了,深知这样的方式真是水过鸭背,效果微乎其微。

       那天,美术课下课,负责课堂记录的同学找到我,课堂评分栏上一个“2”字真让我有点晕眩(满分10分)。唉,都说孩子“三天不打,上梁揭瓦”,怎么我天天敲打,他们还天天揭瓦?

       刚好当天有品德课。于是,我拿着记录本走上讲台,念出了那个令人心痛的数字。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过后,我说:“老师来讲个故事吧!”于是,我们分享了故事《愚蠢的老木匠》: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离开,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和每一次讲完故事一样,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如果做事情不认真对待,都是应付了事,后果是很严重的。我来了个提高总结:“老木匠不知道房子是盖给自己的所以才粗制滥造,后人还说他‘愚蠢’。那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现在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来都是属于你的,你还胡乱应付,是不是比老木匠还愚蠢呢?”孩子们低下了头。以后,只要我说“还记得老木匠吗”这句话,孩子们都能马上乖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自然,各种投诉也慢慢减少了。

“老师来讲个故事吧”

三、《三个小金人》,孩子们记住了“倾听”

      学生多嘴,喜欢插话,也是我新接班时遇到的一个苦恼现象。上课,只要老师有几秒钟的停顿,教室里就能瞬间人声鼎沸,没有一张嘴巴是紧闭的;有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听的人寥寥无几,抢答或议论的此起彼伏,我的语文课也不能幸免。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了个小小测试——看看一节课有多少同学不能专心听课。短短的40分钟,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提醒的同学高达117人次!(当然,为了让孩子们引起重视,我把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来记录。)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他们地下了头,沉默不语。那天的中队时间,我们从“117次提醒”开始,计算到底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多少时间。最后,我们分享了《三个小金人》的故事:

      曾经有个人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同时出了一个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来了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泱泱大国,不会被这点小问题难倒吧?最后,有位退休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个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里直接掉出来了,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响动也没有了。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上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讲完故事,我没有安排讨论,只留了一道选择题——是要继续浪费时间还是做一个最有价值的人呢?孩子们自然心领神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填写出最完美的答案。

“老师来讲个故事吧”

        渐渐的,孩子们喜欢上了我的故事,他们总在期待我的那句话:“老师来讲个故事吧!”在中队活动“夸夸我的老师”时,只要有同学夸我,总是和“讲个故事”有关。而他们,也在更多的故事中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德国人深夜闯红灯》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尊守纪律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美国小伙子高速路上借汽油》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大学教授的生物挂图》让他们明白了“我要学”比“要我学”更重要;《背十字架赶路》让孩子们明白了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有趣的夸张在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同时,总能让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个性良好的发展。真希望“老师来讲个故事吧”这句话能一直陪伴着我和我遇到的所有孩子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