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总论:为什么家让人又爱又怨?

2021-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六安姐

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自我的时代,在很多人内心深处,家庭仍占据着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

家是重要的,可是我们对家人的感情,却并不总是温暖的。很多时候,它是又爱又怨的。

这一点,只要观察每年的春节,就会发现。一方面是一年一度的全球人口大迁徙,人们归心似箭,回乡的飞机、火车、汽车一票难求。另一方面,临近春节,网络上就开始有很多如何应对父母逼婚、如何应对亲戚询问的讨论,好像家人变成了烦恼的根源。

为什么本该温暖的家,会有相互伤害?为什么明明是最亲的家人,却会变成无法理解和靠近的陌生人?是因为不够爱吗?当然不是。

这其实是因为,家庭中隐藏了一对人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归属和自主的矛盾。

归属和自主的矛盾

什么是归属和自主的矛盾呢?

让我先从归属感说起。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够独自存活。而家,就提供了人最需要的归属感。如果没有家,人就会变成一颗流星,不知道飘往何处,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对家的归属感,依靠的是我们与家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因为这种情感联结,你会自愿接受家人影响,并且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他们。

可是另一方面,人又有独立自主的需要。你希望自由,希望能够独立思考,希望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里,归属和自主的矛盾,构成了一种永恒的张力。如果能处理好,家人之间既能相互支持,又有一定的边界,家庭就能够支持每个人的自我发展。如果处理不好,这对矛盾就会演变成又爱又怨的拉扯和纠缠。

归属和自主之间的矛盾,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情感混淆、角色混淆、需求混淆。

情感混淆

第一种表现形式,是情感混淆。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情感,什么是家人的情感。

我们与家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使得家庭里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情感通道,会自觉吸收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家人的快乐会变成你的快乐,家人的忧伤会变成你的忧伤。这本身不是问题。可是,如果你对家人的情感过于敏感,甚至比对自己的感受还敏感,你就会觉得,好像家人的情感已经代替了你的情感,而你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情感一样。

角色混淆

有时候,受影响的不只是情感。家庭想要你扮演的角色,和你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也不一定一致。

这是矛盾的第二种表现形式:角色混淆,就是你在家中承担了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每个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比如父母和孩子、妻子和丈夫。可是在某些时候,当家庭的某个角色缺失时,它就会产生一种动力,把另一个家庭成员改成家庭需要的样子,来维持家庭的发展和运转。

需求混淆

也许你会说,我的家庭里并没有这样极端的情况,也不需要我去扮演一个不符合我年龄和身份的角色,那是不是就没有这种归属和自主间的矛盾了呢?也不是。

这种矛盾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需要的混淆。也就是你不明白一件事到底是家人的期望,还是自己的愿望。

当我们和父母的期待不一致时,我们总是会调整自己来适应父母,哪怕这和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是不符合的。

很多受父母苛责的孩子,他们总是拼尽全力去满足父母的期待。当他们发现父母的期待没法满足的时候,一方面,他们会怀疑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

对自己的怀疑里,是他们对家人的忠诚。对家人的怨恨里,则藏着他们对坚持自我的渴望。

上面这三种表现,最终都指向了隐藏在家庭里的一对基本矛盾:归属和自主的矛盾,这对矛盾在所有的家庭里都是存在的。但是有矛盾,不意味着这不是个好家庭,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