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代军迷

铁马金戈——第三章 骑兵的诞生(2)

2018-07-12  本文已影响45人  豆浆骑兵

二、中国古代骑兵的出现

(一)中国中原地区骑兵的起源问题

1.探讨中原地区骑兵起源的原因:

现在我们所说的骑兵起源问题,实质是在探讨中国古代平原地区的骑兵起源,类似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起源,就不在这个范畴里,原因一是因为游牧民族在春秋战国时,还没有彻底融入到华夏民族主体中,二是中国古代的文明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研究农耕文明(大部分农耕文明是在平原地区)的骑兵起源,更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三是因为现存的文献史料大都是记述平原地区相关史实的,游牧民族自己没有文献,记述他们骑兵的文献就更少了。

2.“单骑”与“骑寇”:

因为实物的严重缺失,现在我们在探讨中原地区骑兵起源的问题时,大多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对典籍进行考据!说白了,就是翻翻存世的书籍,看看当时人们是怎么记述骑兵这件事的!这自然是很枯燥的一件事,但是放心,豆浆一定让这些枯燥晦涩的文字,生动鲜活起来。

A.关于“单骑”

单骑”最好的解释就是独人骑独马。游牧民族天生就是在马背上生活的,但是在农耕文明下的中原地区人们选择以骑马的方式出行,是需要一定的骑术还有社会环境的!

骑术自然好理解,在那个没有马鞍没有马镫的年代,想要骑高头大马就要有真本事,不然摔死你!社会环境就更为重要了,战国时代就是一个古籍中“礼乐崩坏”的时代,中国自古重礼,如果骑马这件事本身就违反“礼”,几乎就宣判“单骑”无期徒刑了!还好古“礼”法中允许骑马,接下来就是你得有马可骑(境内有产马区或交易马的渠道),自己还能够在家健康地饲养马(马匹驯养)。

好,我们凑齐了骑术、“礼”的允许、有马可骑,自己还会养马,这四样东西,终于可以骑马了。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原骑兵没有诞生前,“单骑”作为骑兵的启蒙教练,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可能是单骑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对殷代甲骨卜辞的研究中,于省吾先生认为卜辞中的“马乎(呼)”,应解释为:“惟命骑射,可以擒获”,从而认为骑术或单骑在殷代“业已盛行”。

于省吾先生,在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两方面是颇有建树的。先贤已经为我们解释出来文字背后的奥秘,自然是要予以采用的!

于省吾先生(1896—1986),古文字学家

甲骨卜辞是用来占卜上至军国大事,下至生产生活的“灵媒预告”。卜辞中的意象要具有普遍性、有象征意义,最重要的就是广为接受,不管占卜者有没有文化,但是占卜出来的卜辞跟占卜者一说,占卜者就明白,他所要占卜事情的趋势是好,是坏。基于此,若“马乎”解释为“惟命骑射,可以擒获”则证明了,单骑在殷代时是一件大家普遍接受的事情,最起码是见怪不怪的!靠骑射来擒获,证明单骑不是花架子,是可以用来执行一定军事任务的,显然是骑兵的雏形。

也就是说中原地区骑兵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之间(商朝年代)

(小插曲:粘贴复制害死人,网络上于省吾先生的姓名大多误传为”于吾省“,但是关于马乎这个卜辞的解释却满天飞,让人心酸得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述有单骑的其它文献:

《诗经·大雅·绵》中的“走马”一辞,顾炎武释为“单骑之渐”。《诗经》相传由尹吉甫(公元前852—775年)采集,孔子编订。尹吉甫采集各诗的时间比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还要早,最晚不可能晚于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因为公元775年他就去世了!

所以若顾炎武解释为“单骑之渐“这一说法是正确的,证明在西周时期,单骑之风是被延续下来的并没有荒废。

春秋时,晋大夫子旃曾以良马二,供他的叔夫与兄弟做单骑,救了他俩。郑大夫子产听说诸大夫想杀公孙黑,忙从外地乘单骑而归,鲁大夫 左师展也想乘单骑从齐回国。(《左氏传》左师展将与昭公乘马而归)可见,春秋时期已有单骑的习惯。

来源于百度词条:”骑兵“

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单骑并没有显示出数量集体的属性,至多算是中国平原地区骑兵的雏形,很难正式把单骑作为骑兵来看待的!至于在殷墟中出土的一些殉马坑,及骑士坑,到底是不是归属于骑兵部队,这个还要靠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科考,暂时是不足以证明殷代时,我国就存在骑兵这个独立兵种的!

B.关于”骑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秋中后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步告别农牧混合经济,向游牧经济过渡,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为游牧民族骑兵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对!你没有看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开始就是一边进行农耕一边进行畜牧养殖的。这个是有实物为证的!

内蒙古东部的昭乌达盟宁城县南山根出土的骑马猎兔铜扣,经证实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不会晚于西周晚期(公元前8世纪)。在夏家店文化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石铲、石锤、石刀、猪和鸡的骸骨,证明了北方游牧民族在春秋中后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游牧经济。

(《左传》上说:“翼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就是用来形容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

同属于夏家店文化的赤峰游牧民族遗址

为什么强调游牧经济,因为是先有的游牧经济,然后游牧民族才选择了以马为工具,侵扰中原,掠夺财富与物资的。而中原人更是直接将北方游牧民族列为骑马而来的强盗,骑寇一词绝对是用来贬低北方游牧民族的!

《管子·小匡》: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中救晋公 ,禽狄王 ,败胡貉 ,破屠何 ,而骑寇始服。” 尹知章 注:“北 狄 以骑为寇。”

这则文献证明,当时中国古人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已经很激烈了!擒王,通过战阵打败一个种族,最后是把屠何这个国家灭亡了,才算让骑寇屈服。胡貉为民族名,屠何为国家名,屠何国被灭后,原屠何国的族人跑到乌桓山和鲜卑山一带,后演变成东胡族,这是后话!

辽宁锦州邰集屯,屠何古城遗迹。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古代骑兵的诞生与深受北方游牧民族骑寇的袭扰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为什么骑寇不能算是我国骑兵的起源呢?一是骑寇作为游牧民族对外袭扰的主力,本身是很松散的,骑寇可能有大规模集群抢掠的行为,但是这种组织形式非常脆弱,抢完即分手,并且人数不固定,骑寇更多地是抢劫,而不是征服。骑兵作为一个军事兵种,恰恰要把征服列为第一位,抢劫最好没有!二是骑寇作为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当时还没有融入进华夏民族中,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中国古代先民是深受这些骑寇祸害的,怎么可能把他们算作骑兵的起源呢?

3.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骑兵的出现:

单骑与骑寇一个算是骑兵的雏形,一个算是深受他们的启发,历史终究要让骑兵出现在中原大地的!

关于中原地区骑兵出现的时间有两种说法,豆浆把这两个说法罗列出来,大家自行鉴定一下吧!

A.”畴骑二千“说

春秋史料中已经有中原各国骑兵的记载,如《韩非子*十过篇》,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秦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这里的畴骑一般认为就是骑兵,又如,与秦穆公同时代的晋文公在伐邺时也用了骑兵“赏其末则骑乘者厚”这里的乘就是指战车及其车组人员,而骑,非常有可能就是指骑兵。

”畴骑“,这个词汇,有专家予以考证,证明畴是指世世代代相传,畴骑就是指那些世代传承骑术的人。将骑术作为一种职业,显然符合骑兵的含义。

关于”畴“字的考据

《史 记•历书》裴集解释“畴人”引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

《汉书•律历志》注所引同,师古曰:“如说是也。”清人钱大昕说:“如氏家业世世相传之解,最为精当。畴之言传也,《西都赋》‘农服先畴之畎亩’,畴之义本于农,而凡世世相传之业,皆可当畴人之目也。”又,《史记•龟策列传》说:“至高祖时,因秦太卜官。天下初定,兵革未息。及孝惠享国日少,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虽父子畴官,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此处“父子畴 官,世世相传”与如淳所云相合。可见,“畴”可解释为“家业世世相传”。

因此,新版《辞源》释“畴官”为:“世代做同样的官”。基于同样的根据,我认为 “畴骑”应释为“世世传习骑术者。”古多世业,父子相传,兄弟相及。在骑兵刚刚出现的时候。骑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军事技术,它之为“世世相传之业”乃是很 自然的。从秦穆公以武力助重耳入晋,一次就派“畴骑”二千来看,“畴骑”所指当不是单个的骑马者,而是具有军事意义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骑兵。后世汉律有 “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习射御、骑驰、战阵”的规定,“汉承秦制”,《通考》说:“秦制,凡民年二十三,附之畴官。”由此, 亦可以想见早先骑兵的大概情形了。

(原文经多次转载已不知出处,本段文字出于百度贴吧,大秦帝国吧《秦国骑兵》)

秦人早就以养马著称,直到周朝还是一个以畜牧(主要就是牧马)为主的民族。秦地处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居,被东方各诸侯国视为戎狄,排斥与华夏之外。从秦仲开始,秦与戎狄的战争就一直没有断绝,连秦仲都被戎狄所杀。为了对付戎狄,秦学习戎狄的骑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是符合逻辑的。

B.春秋末年战国初年说:

这个说法依据的是现存于世的诸多兵书中的记载,依据成书时间推断的。

春秋末年的兵书《孙子兵法》尚未提及骑兵,名称、编制、战术、战例统统没有,只字未提,据此人们认为在春秋末年的战争中,骑兵还没有正式进入战场。《左传》记述终于公元前454年,也没有关于骑兵交战的记载,注意是骑兵交战的记载,不是说没有记述骑兵或相关的词汇,这点很重要!

而兵书《吴子》中已经记载有大规模的骑兵交战记录。《吴子*励士》“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吴子*应变》:“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兵,分为五军”还有一则记述是:“吴起令三军日,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吴子》是吴起与魏文侯、魏武侯谈兵的记录,(类似于《吴子》、《战国策》这种当时的名人语录,不排除这些历史伟人在部分环节夸大其词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他就是真吹牛皮了,现在你也得信了!这就是著书立说的好处!)

吴起离开魏国的时间大体是公元前390年,(依据的是杨宽先生《战国史》中的结论,1980年出版)

《吴子》中的骑兵已经明显是一种独立的兵种,与车兵、徒兵分担战场不同的职责,并且依据《吴子》的记载,在公元前454年——公元前390年间,中原各国骑兵的数量已经很多了!千骑万匹,说明骑兵在当时已经有稳定的供应链条了!相关的马政、武器水平、技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

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原各国使用骑兵进行交战的时间应当是在公元前454年至390年这六十年间的事情。

关于骑兵起源的说法,还有一种是,公元前302年,赵国名君赵武灵王,深感笨重的战车在崎岖的地形条件下不利于作战,对付快速灵活的游牧民族骑兵时劣势尽显,于是下定决心推行“胡服骑射”政策,骑兵得以产生,各国予以纷纷效仿。但是这种说法目前饱受质疑的,豆浆本人就不相信,所以就不细说了!

(讲完了起源,就要开始讲骑兵如何作战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豆浆骑兵,带你领略原汁原味的古代骑兵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