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那些欢乐的童年的记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要过年了,而现在
的我,早已没有小时候那种,对过年有着殷切
的期盼的心情了。
过年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我又年长了一岁,
从前的青春岁月,又离我远了一步。
在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也越来越丰
富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对过年也没有我们小
时候的那份,简单而快乐的欣喜了。
我不禁回想起那些遥远的往事,那些留在记
忆中年味;虽然当时物质很贫乏,却又充满
着简单游戏和欢乐的童年的岁月……
在小的时候,相比较学校放的寒假和暑假:
在我,更喜欢寒假,因为放寒假,就意味着
快过年了,也不像暑假里有那么多农活,要
帮着家里干,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
一到放寒假,我们小女孩们忙着找碎布缝沙
包,做键子,去找那最漂亮的,大红公鸡的
尾巴上的羽毛,用鹅毛最粗的毛管,用两个
垫片用布缝住,在鹅毛管上剪个三叉口,用
线缝在垫片的中间,在鹅毛管中再插上金黄
色的鸡毛。一个漂亮的键子就做成了,我最
早的针线活,就是做这些东西锻炼出来的。
那时的我们,个个是手工能手,都会自己动
手做一些简单的玩具。

小男孩们滚着铁丝圈,在冰上滑着雪橇,抽
打着陀螺。我们小女孩们,打着沙包,踢着
键子,在三九寒天,也玩得满头大汗,因为
快要过年了,家长们也不会过多来管我们的
作业和学习了,任我们尽性疯玩一下。
那时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学校放了假,
就没有了玩伴。我们那会儿,同龄的小伙伴
特别多,上下相差两三岁的,在连队里就有
一百多个,所以从不缺玩伴,一走出家门,
就可随处加入他们游戏的队伍。
女生有跳皮筋的,跳房子的,打沙包的,踢健
子的,男孩子放鞭炮,或是在打陀螺,或是打
着纸折的三角或四角,在地上弹着弹子跳棋里
的,彩色的玻璃球;都玩的不亦乐乎,完全忘
记了冬日的寒冷。那欢乐的嘻笑声,你追我跑,
高呼大叫,常常是跑得气喘嘘嘘,满头大汗,
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欢笑声,成为年前的一道
亮丽的风景:
因为在那时,气温常常零下三十几度,大人们都
在屋里,围着火炉烤着火,聊着天。
想到现在的孩子,因在寒假没有玩伴,只能
孤伶伶地坐在家里看电视,看书。
我就愈发感到: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过去
的年,更有股天然朴实的味道。
可让小孩子们更接地气,更畅快尽性地玩耍。
年年腊月二十三,妈妈都会打扫洋尘,拿着
扫把和鸡毛掸子,把到处都打扫干净,
准备过年。
家家户户都在元旦前后杀好了年猪,到了腊
月二十五,六,家家忙着炸酥肉,麻叶子,
江米条,芝麻圆子,等等这些我们儿时心目
中最好吃的美味。
还有年三十的饺子,在那个缺衣少食的艰难
岁月,一把水果糖,和高梁软糖,大虾酥糖,
足足可令我们甜蜜高兴好久。
这些在我们那会儿,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家都不富裕,
贫富差距也不大,只要能吃饱穿暖和,就是
当时人们最大的心愿了。而如今,日子虽比
过去好了许多,可是贫富差距很大,往往少
那份了欣喜幸福感。
其实呀,知足者常乐。只有珍视自己的拥有,
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才能心平气和,
才会快乐。
小时候过年时,好期盼着和大人一起,走路
到距离家有八里外的团部大商店去办年货。
那货柜上的每一样商品,都令我新奇,兴奋。
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
记得有一次,我走到卖红头绳的柜台前就不
走了,妈妈只好给我买了一条夹有金线的红
头绳,我便欢天喜地地扎在辫子上,拿着小
圆镜子,满足地照啊照,
当初,我的那份欣喜劲,绝不会输给《白毛女》
中的喜儿。哈哈,那一年,我才六岁,
可见小小的我,就已开始爱美了。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当年太可爱了,
哈哈哈哈……
那时在冬天,为了预防冻疮,常在脸上搽一
毛钱一条的棒棒油,搽了脸上油乎乎的,
我不喜欢那种感觉。我喜欢那种有美白效果
的面友,一种袋装的搽脸的,大约四毛钱一
袋,要是有压岁钱,我还会买美加净,那需要
一块钱。偶尔有了零花钱买一袋,每天都会怀
着兴奋的心情去洗脸,然后,虔诚地搽在脸上,
在镜中照啊照的,臭美一通,沉浸在那幸福的
香味里。
因为那时,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得到一至两
元的压岁钱,在平常时都是口袋空空的。
记得,家里熏腊肉时,我和弟弟妹妹,拿几片
厚点的白菜邦裹住几节香肠,丢在熏腊肉的火
堆里烧,选火最弱时烧,那烧熟后的香味呀,
夹着白菜的水汽和清香,比在锅里水煮的,好
吃多了,我们一会儿就狼咽虎吞地吃完了。
因为是快要过年了,被妈妈发现了,也没怎么
挨骂,只是不再允许再烧着吃了,那要留着过
年时吃的。
如今想起,那烧出的油亮亮的香肠,依旧口
齿留香,再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香肠了。
年三十晚上,妈妈做了满桌的菜,倒上酒,在
祭拜祖先后,我们三个小孩子就开始大口大口
地吃年夜饭,这些可是在平时看也看不到的美
食呀,喝着小香槟,这可是一年之中,最丰盛
的一顿饭,带着满满对来年的期望。
在三十晚上,把水缸挑满,还在贴门外对联
时,给水缸也贴上倒着写的福字,在吃着瓜
子和糖,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和烟花声在窗
外回响。

等到十二点左右,就开始烧水煮饺子,热气
腾腾的饺子,吃在嘴里,又香又烫,好吃的
都不忍心吞下去,白菜夹着肉里的清香,皮
又香又嫩,和平日里因粮食不够吃,常吃的
玉米面和面粉的混合面馒头对比起来,那叫
一个字; 香!
吃完饺子,就开始在零点放鞭炮了,此时,屋
外到处的鞭炮声都在响,烟花也在夜空中,
纷纷绽放,虽然天气很冷,心里却热乎乎的,
人们都沉浸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喜悦之中。
初一的早晨,天还没亮,就被屋外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惊醒,起来后,妈妈已煮好一锅热
气腾腾的汤圆,按长辈的说法,大年初一这
一天,起来后吃了汤圆的话,这一年都会顺
顺利利的。
甜甜的汤圆,又烫又香,是红糖酥麻心子,非
常的好吃。记得那时还有首有关汤圆的歌,
常听到比我们大点的哥哥姐姐们唱。
歌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
圆又圆,三毛钱来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从大年初二开始,跟着爸爸妈妈走亲拜年,
一直走到十五。那时,大人们聊大人的,我
们小孩子玩我们的,吃着瓜子糖果,我还可以
看到,我最喜欢的,亲友家的小人书,临走时,
还有块儿八毛的压岁钱。

我记忆中的正月十五晚上,有许多小孩子,
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路上走,多数都
不是花钱买的,是一些巧手的大人自己动手
扎的,有三角形的,有圆形的,有鱼灯笼,
还有宫灯,五彩多样,外面是纸糊的,灯笼
里,燃着红红的蜡烛,提在手中,随着微风
忽明忽暗,心中爽极了。
我记得那年,爸爸动手给我们糊了个兔子灯
笼,虽没有他们的宫灯好看,但算有了自己
的灯笼,我们提着它走了好远,直到里面的
蜡烛燃尽,才回去换腊烛。一路上都是小伙
伴们,提着灯笼在走,远远看去真是又好玩
又好看呢!
一别故乡已二十多年了,在电视上,集市上,
街道上的灯笼和霓虹灯,多么绚丽的灯都看
过了,可我还是很怀念:记忆里的,在童年漆
黑宁静的夜晚,那一盏盏手扎的纸灯笼。
也许那就是最原始的味道吧。
我印像中的故乡,已逐渐模糊不清,好多年
代久远的事已随风散去,可记忆中的小时候
过年的情景总会令我久久回味,在那些贫困
艰苦的日子里,我都能依旧感到幸福满满,
憧憬满满,看来,人快乐与否,与外界没有太
大的关系,只与当时所抱的心态有关;
还有,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该放弃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命运的馈
赠。常常和过去的自己比,少和别人比,
保持好自己的初心,从容不迫的走好自己的
人生路;
人生还有好些快乐高兴的事还没发生呢,
仔细想想小时候,那时的我们,想到了今天
的生活了吗?没想到吧?
在儿时的年味里,我们细细品下岁月酿下的
酒,包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命在各种滋味的滋养下,我们渐渐成长,
成熟,任岁月的年轮丰盈着我们
的人生经历。
眼下,这又要过年了,真心期待,这个年我们
都能开心快乐。
期待着:明年会更好,所有的不开心不愉快
都随风去吧。
但愿我们都能重拾童心,多多动手,动脑,多
花点心思,让这个新的年,过出不一样的味道
来吧。也给家中的小孩子一份美好的回忆吧。
#羽西x简书红藴新生#
活动传送门
:http://www: 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