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的日子
文/摶玖
朱学勤说过:“世界史上的优秀民族在灾难过后,都能从灵魂拷问的深渊中升起一座座文学和哲学颠峰,唯独我们这个民族例外。”
此次COVID-19病毒的严重性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疫情在全世界愈演愈烈,许多国家都陆续禁止国人入境了,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不少严重歧视华人的举动。
直至今日,在我这篇文章落笔之时,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确证病例还在逐日增长,大家依旧被关在家里,绝大部分的店铺都无奈地打着烊,空荡荡的街道只能怀念往日的嘈杂喧嚣。
现实世界很寂寞,网络上却热闹非凡。
这场疫情的深远影响暂且不提,光是一个短暂的春节,许多个体和整个国家命运便有巨大改变,大量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然而网上有些人竟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谄媚,好像他们又完成了一场伟业。
有这样一篇赞歌,作者说他由衷感谢冠状病毒,让我们意识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团结。这哪里是感谢,这是在消费疫情给予人们的创伤,他们用廉价的感动遮蔽反思、换取流量。甚至可以和鲁迅口中的非人间相比。
于是我想到一种被称作“灾难美学”的中国式现象,这里指的和那些艺术形式没半毛钱关系,通俗来讲又可以说是“丧事喜办”。
这类现象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记得在08年汶川地震过后,央视罕见的犀利批评了“一南一北,一哭一笑”的两位名人,便是人送“鬼魂派诗人”雅号的王兆山,和被戏谑为“余含泪”的余秋雨先生,他们二位的事迹在此不做赘述了。
追随这两位典型代表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此类事情看多了便会让局外人疑惑:莫非中国才是最适合魔幻现实主义诞生的社会。评论者喜欢让一场灾难的主角和配角互换位置,仿佛受灾最严重的是政府官员和领导们,而真正的受害者们总是受到很好的保护和关爱,并且人们也乐意观赏这样的表演。
对此我想说,每一个看似完美的答案,都不值得被无条件地相信。面对那些消费灾难、为博一己之私利而歌功颂德的人,我们更应该站起来批判这种行为,透过一片“丰功伟绩”,从中看到在大灾祸中凸显出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加以改进和弥补,而不是放任他们模糊消解掉灾难背后的真相与责任。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失败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是在我们反思后总结了失败给予的教训的前提之下,而不是在每次遇挫后都将其美化为“成功”。
肯定有人会说,那难道那些在疫情中奋不顾身或壮烈牺牲的战士们不值得歌颂吗?这岂不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我想,这类文章大概总不会少吧。中国人最讲究中庸之道,凡事都要恰到好处才妙,舆论导向亦是如此。退一万步讲,哪怕大家都走另一个极端,忙着去反思和总结经验,而没空去赞美那些保护他们的人,但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目中,他们也都是永远的英雄。这就已经是最大的尊重。
至于那些需要通过媒体传输才能让普通人认可的东西,往往或多或少的掺过水。
以上便是在这些疫情来袭的日子里,我闲坐家中无所事事想到的。
尽管我也承认祖国的伟大,致敬医护人员的奉献。但请不要忘记了这终究是次破坏力极大的灾难,我们曾遍体鳞伤。希望这次疫情早日结束后,少一些献媚和赞颂,多一些警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