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摘自《周本纪》而论之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闲林学士

摘录其文一:

八年,秦攻宜阳,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以周为秦之祸也?言周之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为王计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周绝於秦,必入於郢矣。」

论曰:其中之理,正合于处理中日关系。离间美日乃与美争衡之上策,而美国与日本的潜在矛盾远大于中日之间的矛盾,故必可为也。


摘录其文二:

王赧谓成君。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於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韩毋徵甲与粟於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国乃徵甲与粟於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五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徵甲与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论曰:其中之理,可用于谋划与菲之关系。让个把小岛给菲,换取在菲东海岸军事基地,进而促使菲以我为盟。如此,在太平洋方向中国对美军态势可得“正合”。

或曰:“国之领土,寸土必争,岂能相让”。此言有理,但纵观历史,有哪国领土是永恒不变的?几十年前,外蒙古还是中国之领土,如今安在?故曰“时也,势也!”,此永恒之理。

中国以今日卑弱之势,若无远略,莫说夺回台湾,怕是新疆、西藏也终会被人窃取。若图远略,时机成熟之时,莫说夺回外蒙、琉球,王天下也未偿不可。固执于个把小岛之争,岂能是深谋远虑之主?


在此顺便多说两句:

在对越关系上,因中国占尽地利,外交与军事手段并用,使其以我为盟。

在对朝关系上,德威并用,必使朝政权尊重于我,必要时扶持新的政权,此事易为也。但当前,中国缺乏远略,朝核问题上虚以委蛇多年,已失信于天下,又与朝鲜离心。美韩对朝军事行动在即,其后必将在朝鲜扶持一个亲美的政权,中国的战略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闲林学士    2017年4月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