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输出才是真正的学习
从2019年的“减负”政策,到2021年的“双减”工作,无一不彰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新时代的父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今天的孩子出生在数字时代,他们获取知识和优质资源的便捷与速度,远非我们当年能比,但是爆炸的信息量却为何让孩子们的知识越来越匮乏?
读了张华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让我心中有了确切的答案。作者用培养三个孩子的丰富经验,犀利独特的记者视角,集10年的实践和研究成就此“未来之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如何作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各项能力,成就幸福完整的人生。
书中有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作者的儿子3年级就写出1万字的作文!如何做到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大量的经典阅读,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经典阅读,而非抱着手机和电脑的快餐文化。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中外经典名著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知识与人类智慧。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知识输入,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石。
除了必不可少的大量经典阅读,与父亲日常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讲故事的练习也是密不可分的。当你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时,远比把你的经验“教”给孩子更合适。阅读是输入,是求知;而写作或演讲是输出,是表达。作者建议:每天坚持写100字,胜过背书1000字。可见,输入与输出是相辅相承的,读的书再多再广,如果没有坚持输出练习,所有的努力也会付之东流,因为我们的大脑善于记住那些使用过的信息,容易忘记没有使用过的信息。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他们表达的意思都是,学习只有和实践结合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在输出过程中,你会使用各种学到的信息,甚至为了能够“自圆其说”,还要对其进行思考、补充,特别是原有的模糊知识点。为什么无知之知是最高境界,因为只有了解自己的无知之处,才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提升自我。就像木桶的短板,我们要知道提升哪块木板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木桶。这个短板是什么?我们往往自己也不清楚,而知识输出就是最好的让我们清楚了解自己短板的方法。
弄清楚了这个道理,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同样读三年级的儿子,各式各样的书看了不少,但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痛苦不堪的缘由。书读得再多,没有输出练习,一切都是白搭。正因如此,作为母亲的我有了反思反省。父母要以身作则,我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那如何去严格要求孩子?所以,我加入了蓑依老师的写作营,每天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学习,一起写作练习。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告诉孩子,活到老,学到老。也让他明白,输出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如今的教育依旧还是偏向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就写,没有作业那就放飞自我。然后,等到需要输出(考试)时,才惊觉如此简单的题目竟然都不会!为什么?因为只有被动输入,没有主动的输出。学习学习,就是要先学(输入),后习(输出),只有当学与习的比例平衡,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通俗一点说,就是你要能够把自己学到的内容清清楚楚地讲出来或者写出来才算得上是真正掌握,而且当你在输出的过程中获得别人的“认同感”,让你感到存在的价值,让你感到幸福与快乐,那这也就我们常说的学习的快乐吧!
莫言说:“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是大人的老师。我们为孩子提供成长的营养,他们何尝不是在给我们重生的机会。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课堂,如何引导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获得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每位父母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