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一千一百零六
第十三卷 诗如人眸子,一道灵光
七十二、善取书神
【原话】余尝谓鱼门云:“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昌黎云:‘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亦即此意。东坡云:‘孟襄阳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施愚山驳之云:‘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予颇是其言。或问:‘诗不贵典,何以少陵有读破万卷之说?’不知‘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译文]我曾经对程鱼门说:“现代的人之所以比不上古人,是因为他们胸中懂得的书太少。我们这些人之所以也比不上古人,是因为胸中懂得的书太多。韩愈说过:不是夏商周三代和西汉东汉的书我不敢去阅读。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苏东坡说过:孟浩然的诗并不是不好,只不过其中的典故作料较少。'施愚山反驳他说:苏东坡的诗并不是不好,可惜诗中的典故作料太多。诗就像是人的眼睛,有如一道灵光,这里面容不得金银,又怎能在诗中寻求典故作料呢?我很赞同施愚山的话。有的人也许会问:诗不以引经据典为好,为什么杜甫还会有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呢?他是不知道这破字与有神'三个字,全是在教人如何读书作文章。大概是说读透书卷,汲取书中的精神灵魄;而不要囫囵吞枣连糟粕也一同吸取。蚕儿吃桑叶出来的是丝,而不是桑叶;蜜蜂采花粉酿成的是蜜,而不是花。读书就如同吃饭,会吃饭的人能够长精神,不会吃饭的人就会出生痰液和毒瘤。”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阐述了读书的方式和方法,要做到“ 善取书神”。
余尝谓鱼门云:“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
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
昌黎云:‘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亦即此意。
东坡云:‘孟襄阳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
施愚山驳之云:‘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
予颇是其言。
或问:‘诗不贵典,何以少陵有读破万卷之说?
’不知‘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