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中的靶向药保障是个“坑”?有人的确会这么认为
近年出现的百万医疗险,因其高保额,低保费,受到市场青睐。
即便是对保险再不认可的人,也只要配置一份百万医疗险,几百元的保费,一次聚餐的费用,就能拥有百万医疗保障,无论信还是不信,总比出事时,出现在各种众筹平台的强。
不过,最近听见一个有趣的观点,他接触的一个理赔案件中,病人需要配置靶向药,但因为医院没有,需要外购,而根据合同约定,只有在住院期间的药品费用才能报销,外购药品显然不是在报销的范围内,他认为这很不合理,是保险的“坑”,明知不可能得到理赔,却约定在合同里。
对于百万医疗险的态度,则变成了“无用”,甚至认为之前保险公司将其保额提升到600万,1000万也不为过,反正得不到理赔,再高的保额也只是好看,的确,夸张的保额在某种程度上的却是噱头,但因为一点不合适的保障却否定整个保障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
靶向药得不到最好的保障,是谁的错?
在目前的百万医疗险中,有外购药品保障责任的的确很少,我们最关注的可能就是靶向药,但也许这不仅仅只是保险公司的原因,毕竟保障的是住院期间的费用,而医院没有靶向药能怪谁呢?
怪保险公司明知医院没有,还提供这项保障?还是怪医院没有补充到充足的药品?要知道即便现在有部分靶向药已经进入了社保,但还不是和没有进入一样,也许还没有之前的效果好,起码在之前有钱还能在医院买到靶向药,现在?也许有钱还买不到了。
再说仅是关注一点,就否定了整个保障合适吗?
患癌,需要靶向药,在人生的风险中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可以确诊的重疾,在重疾险中就有150多种,而癌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不能确诊的重疾,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的疾病,还有意外伤残又有多少,难道这不是风险,不是保障覆盖的范围,不需要治疗?
之前就听说过,有人因为意外烧伤,通过百万医疗险理赔了七十万,如果因为一点合适就否定了整个保障,相信这次意外足以拖垮他的家庭。
哪有最全面的保障,需要的是尽可能覆盖风险。
有人认为外购靶向药不在保障范围内,即便是再高的保额不过是“坑”,究竟是不是“坑”因人而异,毕竟在合同中也会有相关说明,比如必须要在住院期间产生的费用,总不能要求保障全按自己的心意,认为外购药品是目前常见的形式,就一定要在保障内吧,连社保内的靶向药,更多的也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呢。
如果真的能按自己的心意设计保障,那还不如要求保险公司,在百万医疗险的保障区域扩大到社区医院,私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呢……
保险中的责任和实际肯定会有点出入,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也有一定的统一,就像靶向药的事件,只能说是目前的医药、政策还跟不上,比如重疾险,目前常见的重疾险病种有150种左右,但其中很多可能是我们从未见过,甚至听过的疾病。
如果一份保险真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公司,那么多产品了。
如果关注保险,关注保障,与其纠结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不如调整自己的保障结构,配置不同的保险。
比如康复费用,护理费用……除了靶向药其实还有很多费用的支出,可能影响到自己本来的生活品质,但不是有重疾险合理补充吗?甚至像靶向药这样有针对性的,还有专属外购靶向药的保障。
有些客观的东西,可能无法轻易改变,但起码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做适时的调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