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见智库:不要让你的个人品牌碎了一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其十》[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一、江湖上有你的传说真好
1、去年年底,一位大民企的人才发展总监找到我,想请我去讲讲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人力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原来她是读到了我2014年在微信上发布的一篇爆文“互联网思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影响”。当时这篇文章被二十家人力资源媒体、自媒体转载,总曝光率在20万以上。
2、前几天接到一位HRD的电话,说她公司想做雇主品牌,想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原来是她的朋友在某个论坛上听过我关于雇主品牌建设的演讲,认为我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第一时间想到我。
3、有次在杭州参加一个论坛,中场茶歇,突然冲上来一位美眉说是我的粉丝,想要和我合影,让我的小心脏微微的荡漾了一下,原来她听过好多次我的演讲,这次见到“大叔”,就毫不犹豫地前来勾兑一下,向我请教困扰她的一些职场难题,结果我们就在会场外长谈了一个多小时,让我的“虚荣心”极度膨胀。
4、节前和原来团队的小伙伴小聚,他们最近也加入了新的公司,我问他们找工作顺利吗,他们打趣说,因为听说是在亚瑟王手下直接干过多年的人,新公司的老板很快就决定录用他们了,因为当年我们在德勤做出来的项目都成为了行业标杆,人家对这个团队的能力有信心。
拥有优良的个人品牌,至少能够让你获得以下收益:
更容易获取用户,资源和支持
更容易建立信任
品牌增值
口碑传播
二、为什么我就籍籍无名
我有一个发现,一个职场人在社交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有的人用几分钟,一两个自己的故事就能够让人印象深刻,而另一些人却喜欢介绍公司业务、产品或者文化,用公司品牌来为自己背书。如果公司品牌大倒还可以理解,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人家不记得你的名字,至少可以很快记住你是哪家公司的人,但有时候这个公司听都没听说过,你还拿公司来说事儿,结果就只能呵呵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了解、不重视自己的个人品牌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使个人品牌这个概念逐渐火起来了,因为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发声,自媒体人、网红、知识型IP、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都在努力去占据一个“认知”,形成个人品牌,以占据竞争优势。
那么什么是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其实是个人对社会所产生的独特价值,在满足目标受众需求之后所获得的回报。所以当我们在考虑建立个人品牌的时候,我们首先思考到底给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
我从08年正式接手德勤中国的招聘工作,以后每一年都会推出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招聘创新项目,引起同行的学习效仿,其中10年的“德勤在线之旅”,12年的“德勤奥斯卡微电影节”,15年的“德勤校园空中宣讲会”,这些案例后来都成为了行业标杆,在很多公司开始复制流行,于是招聘圈知道我的人就多了,大家提到我的时候就会和我所做的招聘创新项目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我的个人品牌具象化起来,而当人们学习这些案例并取得优异成效的时候,我就对他们产生了价值,因此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作为回报。
因此要建立职场个人品牌,首先你得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最好是爆款产品,引发流行,这就需要你懂得如何去创造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你要懂得营销和运营。
三、不要让你的个人品牌碎了一地
现在成为一个网红似乎非常容易,抓住一个热点,借机炒作一下就能够刷爆朋友圈。
这两天凤姐又火啦。她的一篇“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 感动了无数网友,传播量达到400万,打赏收入超过20万。甚至有自媒体人发文说她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第一位女总统(呃,节操碎了一地)
对于这种无底线的炒作,我只能说你就坐等打脸吧。
果然爆料的来了
这个狗血剧情让你立马想起了罗尔事件有没有?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消费了大众的眼泪,但不久就引发广泛的质疑,所谓的IP很快就轰然倒塌。
除了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谓“知识型网红”借助互联网流量在短时间快速崛起,又由于价值观和内容创造力的匮乏而快速陨落。
因此,纯粹吸引眼球的网络炒作绝不是好的个人品牌营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要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信任经济,而经营个人品牌就是打造信任经济。
四、经营自己,打造3D品牌
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几年前写的一本书挺火:The Start-up of you。中文翻成“至关重要的关系“。该书主要是介如何进行职场资产的自我经营,包括职场资产的硬件(如能力,经验,技能),和软件(个人品牌,人脉网络)。其实每个职场人就是自己事业的创业者,要用创业者打造产品一样的思维去打造自己,包括独特的价值定位,概念验证,渠道推广,内容运营和粉丝转化。
互联网工具方便了任何个体去经营自己,但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如何找到一个独特的价值点,并通过内容创造去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经营关系,锻造信任,笔者斗胆提出一个3D模型如下:
Domain(领域认知):必须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占据一个认知,即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Disruption(颠覆性创造):必须拥有可以被用户感知、体验的产品或者服务,且具备创新性、颠覆性
Desire(用户欲求):必须满足用户深层次的欲望,而非浅层次的功能性需求,灌输一种思想,建立信任关系
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建立个人品牌,请了解以下更多内容
END
借见智库将于近期推出《个人品牌》特训营,如果您对斜杠青年/中年、双重职业、多重职业、复合型人才、个人品牌塑造与提升、个人知识/内容商业化与变现、知识型IP养成、职场转型等相关话题有兴趣,欢迎识别下方客服微信二维码,由客服邀请您入群交流:)
我是借见智库客服微信二维码 / 微信ID:jiejiankefu
本文作者:王文佶(借见智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本文由借见智库(公众号ID:jiejianzhiku)原创发布。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我们(微信添加 jiejiankefu 添加时请备注:文章转载 ),其他合作机会请邮件auyung@51jiejian.com
©2017 借见智库已经入驻领英/知乎/等渠道,欢迎与我们再次连接,借见智库对所有相关的在线品牌资产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