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不被善待的好人的一生
✨首发 2017-12-17
看完《芳华》,最大的感受是:憋屈。替刘峰和小萍憋屈。替好人憋屈。
断了手的刘峰去精神病院看望小萍,穿着病号服的小萍在剧场外面独舞,文工团却在散伙饭上抱头痛哭。我只想冷笑。随时可能被出卖的塑料战友情,哭得跟真的一样,可怎么哭也哭不掉人性中的恶,哭不掉他们对那两个好人造成的伤害。
电影把年代感还原得很好,遗憾的是:
1,刘峰对林丁丁的私心表现得太明显,以至于他的善良看起来不是小说里那么纯粹了。
2,基调是阳光灿烂,激情燃烧,落脚在追忆美好青春上,而不是小说里的批判和反思。
3,旁白没有像小说那样去逐步剖析人性和时代,从头到尾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冷漠感,让人很不舒服,尤其是结局说刘峰和小萍反而更知足,还加个怀旧风的滤镜,尴尬爆炸。
我试着去理解:
1,是因为影片容量有限,只能抓重点?
2,是故意让他们多年后毫无愧意还继续取笑刘峰,悲剧色彩更浓,更讽刺?
3,是为了应付审查必须正面结局?
所以《芳华》和《我不是潘金莲》一个毛病:原著小说明明是讽刺、批判和反思,电影愣是能七拐八绕地拐到怀念和歌颂的和谐大道上,还把主角都搞成佛系好人,一辈子的深仇大恨说过去就过去了。
小说里那些没有被拍进电影的细枝末节,从头到尾看下来,逻辑才是完整的,每个人物都是交代清楚了的。
在网上看书时,我还注意到,有很多读者在质问:现在还有这样的好人吗?现在还有这样的感情吗?
那我也很想反问:你是不是这样的好人?愿不愿意这样去爱人?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那还问什么呢?有资格说别人吗?
说句难听的:《芳华》名字虽然好听,可除了刘峰和小曼(小萍),没有一个人的屁股干净。叙述者穗子也一样——曾经是帮凶。
时代不该是丑恶人性的遮羞布。那个时代有背叛,有落井下石,有勾引,有脚踏两条船,有冤案,有群起而攻之……现在难道没有?无非是没有那么大张旗鼓了。
如果人人都像刘峰和小曼那样坚守善良——哦,这太理想化了。哪怕只是多几个那样的好人,也许那样丑恶的时代根本就不会出现。时代本该是由大多数人共同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