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集

高考政治复习(十)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

2018-02-10  本文已影响20人  丁爸_

企业

〖含义〗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

〖类型〗

(1)按所有制结构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按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①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②合伙企业: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公司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易错点〗

(1)公司制是企业的唯一的组织形式。(×)

解析:错。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最典型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组织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企业就是公司(×)

解析:错。企业≠公司,企业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等。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点〗

(1)含义: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公司的资本(最主要的区别)

①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票可以流通、转让,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3)发起人数量:①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②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公司的发起人 。

(4)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②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5)股东表决权:①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比例多少行使表决权。

②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一票原则

(6)公司财务:①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7)注册资本限制:①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人民币500万元。

〖相同点〗①都是依法设立,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

②股东对公司债务都承担有限责任。③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

〖易错点〗

(1)一人有限公司就是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解析:错。一人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名股东(自然人或法人)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2)股份公司的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解析:错。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主要区别是公司财务是否向社会公开(×)

解析:错。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及是否能公开发行股票和募股集资。

(4)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解析:错。股票价格与利息率成反比,与股息收入成正比。

(5)股票是一种债务凭证(×)

解析:错。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而债券是债务凭证。

自然人、法人与企业法人

〖含义〗

(1)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法人成立的条件:

①依法成立;

②有必要的经费,

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企业法人:是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易错点〗

(1)企业与企业法人是一回事。(×)

解析:错。企业≠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企业,但企业不一定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强调企业的独立经营核算特征,而企业不一定具有这个特征。

(2)法人就是企业法人。(×)

解析:错。法人≠企业法人,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非企业法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3)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解析:错。法人除了包括企业法人,还包括非企业法人,未必都是经济组织。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内容〗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 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4)其他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强强联合”、兼并劣势企业,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新形势下,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形成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不同点

〖含义〗

①企业兼并:指由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②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

①企业兼并

A: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B: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C: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

A: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B: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相同点:

〖原因〗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目的〗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易错点〗

(1)企业兼并就是规模大的企业兼并规模小的企业(×)

解析:错。企业兼并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不能笼统的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也有小企业兼并大企业的,例如中国吉利兼并沃尔沃公司就被称为蛇吞象。

(2)企业兼并就是企业联合(×)

解析:错。企业兼并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企业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两者不能画等号。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做“强强联合”。

(3)任何兼并都有利于企业发展(×)

解析:错。企业兼并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因此兼并者应该正确认识自身实力,只有真正具备对被兼并对象的消化、吸收能力,并确切地进行以优带劣,才能发挥兼并的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实例:中国吉利兼并沃尔沃公司

劳动与劳动者

(1)劳动

〖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态度〗在社会主义国家,要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2)劳动者

〖作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态度〗劳动光荣: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易错点〗

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

解析:错。劳动权是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

就业()

〖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原因〗就业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措施〗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含义〗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意义〗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要求〗不能等、靠、要;要主动求职;要自主创业。

(2)树立竞争就业观

〖含义〗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

〖要求〗 树立竞争意识,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含义〗 是指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要求〗各种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看不起某种职业。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原因〗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所以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就业。是指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维护劳动者权益〖必要性〗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3)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措施〗

(1)国家: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②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监察力度;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2)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要注意协商薪酬福利、安全生产等)

(3)劳动者:①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途径: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加以报复。

〖易错点〗

(1)劳动者要学会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解析: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合法手段来维护。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2)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主要通过享有权利来体现。(×)

解析:错。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来体现。

(3)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只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解析:错。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既可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