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研究?
学习和研究的区别
学习和研究是不同的方式
学习:类似于复制对象的能力,跟随、重复
研究:针对问题、对象、现象等,进行广泛的资料涉猎,总结出答案
学生是学习,研究生是研究;
运动员是练习,教练是研究;
职员是学习,管理者是研究;
研究过程
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需要有个科学的过程
作品意识
作品意识是研究的前提,要把你研究的东西当成你的一件作品、一件艺术品,要对你自己的作品负全部责任!
这种高度的意识,会加强你研究的质量,不要把作品看的很大,它可以很小,例如一个门把手,依然可以是研究对象
目标意识
所谓目标,就是你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要始终记得你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不要偏离目标
比如:
我想研究一下门把手,结果突然对咖啡感兴趣,就又去研究咖啡,这就偏离了你的初衷,忘记了你的目的是什么。
局外意识
研究的过程一定要客观,不要掺杂主观感情,不要主观臆断,一切以事实为准。
要跳出研究对象来研究,这就是局外意识,这样更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在国外写论文的时候,是不允许出现I这个单词的,如果出现,导师就会问:who are you?
搜集资料
研究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搜集资料,也是最耗精力的地方,要想研究的更精确,就必须做到足量和节制
足量
做到足量需要两点:
主动性:
一定是自己主动去寻找资料,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输出
例如:我想知道怎么使用搜索引擎,比起我去问一个人,还不如去百度搜索来的更全面
宽泛性:
带走目的意识的多,跳出单一维度
比如:
我想研究一下咖啡
我可以研究下:起源、发展、种类、种植、产地、味道、冲泡、研磨...
这看起来内容够宽泛了,但没有跳出单一纬度,比如可以加入:
咖啡和茶、饮料、红酒等等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跳出单一维度,这样就保证了研究资料的足量!
节制
足量都好理解,但为什么要节制呢?
节制是为了防止沉溺在研究文本里,从而忘记了你的目标!
比如:
我想研究一下怎么做川菜?
结果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涉猎,研究研究,突然觉得川菜太棒了,我应该开一家川菜馆,结果就去研究怎么开一家饭店?
这就是超过足量了,偏离了你的初始目标!
怎么做川菜和怎么来饭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时候就需要节制,不要沉溺于研究中,要时刻记得你的初始目的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指:质疑精神,也是对资料的一种总结概括
通过不同抓本质
通过研究资料的不同之处,找到问题的本质
比如:什么咖啡好喝?
产地?制作?研磨?冲泡?
其实咖啡间本质的区别就是:
苦味、酸味、甜味...这些味道的区别
而人们觉得什么咖啡好喝与不好喝,就是这些味道之间的区别,这就是本质
通过相同找规律
通过研究资料的相同之处,找出问题的规律
规律就是:咖啡豆都需要研磨,都需要用开水来冲,看着简单,但这就是规律
研究输出
把研究结果整理输出,能更好的加强思维逻辑与记忆
总结输出
把结果简单的总结输出
创造输出
能做到创造输出就非常不错了
系统性:信息量大
文本支持:资料必须有出处,不是主观臆想
严谨:要有严密的思维逻辑,不能出现逻辑错误
学术输出
学术输出要求太高,一般研究论文属于这一类
正确性:必须保证论点正确
可靠性:有大量文本支持
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保持正确
普适性:适用范围要宽广
研究是学习的前提,研究可以为学习提供一个最优的路径
例如:我想学习健身
那就先研究下健身,
哪种健身方法更适合你?
哪种效果更好?
通过研究找到一条最优路径,在根据结果去学习,这样比你盲目的随便学习健身,更能保证效果,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