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版西幻设定集》作品相关:注释(卌六)
时间还是很早,再开一篇,也是因为前一篇注释的场景还没结束,还有下半截呢。更新的时候也是「趁热打铁再来一段」而不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次话分解」。
说五十年来「疑似尸姬」安妮再婚四次生了四个孩子总共克死五个老公,如此设定有两方面原因。一个就是与下面提到的四个「近支」公爵相呼应,总共凑够八个。本位面「奥尔良公爵」是路易十四的弟弟,路易十三的嫡子,安妮亲生的;而「勃艮第公爵(小路易太子)」「安茹公爵」「贝利公爵」都是路易十四的嫡孙,嫡长子「大路易太子」的嫡子;路易十四还承认了十六个「养子女」。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灌水机「曰若稽古」放风中提到的,一个是契丹萧太后与韩德让,一个是前秦苟太后与李威,一个是满清「博尔济吉特太后」与多尔衮,据传都是亲生儿子钦定接班人把假父干爹当亲爹伺候,包括但不限于铺床叠被端茶递水。这么影射,也是与本位面「法兰西只有在女人和外国人领导下才能获得胜利」的惯例互相印证,安妮王太后除了面首之外还得改嫁,还不能局限于一个。
并且,网络放风当中,爆料多得很,都是作为艺术来源的生活,我等仆街写手的素材宝库。比如涉及韩德让的话题中,牵扯到了「英格兰宫廷作风」:
英格兰宫廷作风而在皇帝及其干爹假父之间的关系讨论中,涉及了「法兰西宫廷作风」:
法兰西宫廷作风于是,各位能理解计划中的设定《谁的太阳?双城侠隐记》当中,会因为极简主义风格而省略掉多少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了么?
正因为互联网时代写手与读者互动频繁,所以才可以随时参考热心网友提供的鲜活素材,使得剧情灵活多样。就说相关「九龙夺嫡宫斗剧」吧,要随时根据灌水机带节奏而调整:
若是吹捧朱元璋或康熙,就说大路易太子比路易十四挂得早或被废;若是吹捧朱棣,就说奥尔良公爵干掉小路易太子;若是吹捧李世民,就说奥尔良公爵勾结亡灵巫师谋害了路易十三和十四……其它以此类推。
所以说剧情是开放的嘛,各个阵营的写手都可以借鉴。
继续展开解释,既然设定路易十三长子路易十四与波旁家族没关系,而次子奥尔良公爵则是路易十三和安妮亲生的。那么安妮五十年间再婚四次生了四个孩子,就有多种可能性:
- 确保其他贵族没有继承人,领地收归王室。这是有利于波拿巴家族。
- 安妮再婚后仍然出轨,杜鹃下蛋塞野种,确保其他贵族领地旁落。这是有利于奥地利/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
- 四个孩子当中至少一个儿子是奥尔良公爵的,这是为奥尔良公爵争夺王位做铺垫。有利于波旁家族。
- 孩子是「嫪毐」马萨林的,确保其他贵族领地没有任何继承人(梵蒂冈有滴血认亲神术),领地收归教会。
- ……
这么多种可能性当中,由于「亡灵巫师」的存在,仍然可以叠加其它可能性:
- 安妮一直活着,没有什么亡灵巫师,或是哈布斯堡家族派来的。
- 路易十四决定的,亡灵巫师是波拿巴家族派来的。
- 梵蒂冈决定的,教会自己拥有亡灵巫师干湿活。
- 波旁家族决定的,为了夺回王位。
- 意外,安妮与奥尔良公爵干出丑事来,亡灵巫师就是遮丑的借口。
- ……
就这么简单(复杂),剧情可以向任意一个方向发展。想要玩「神转折」,聚贤庄法西斯灌水机和钦定文豪们还「未够班呀」!
如果觉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实在太不和谐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准钦定文豪还能「一力降十会」,抄袭借鉴的同时更名改姓。
比如《范版西幻设定集》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幻世界》,第一篇《只有龙才会说龙语》改为《实事求是》,第二篇《通背拳法与居合斩》改为《开拓进取》,第某篇《谁的太阳?双城侠隐记》改为《砥砺前行》……我相信在「党性坚定的老审查员」的支持下,钦定文豪们真干得出来这事。
再下面一句,提到了「梵蒂冈的731医院」,这不完全是把「301」换成「731」的简单影射。因为在一些流行的西幻规则设定中,治疗法术通常属于「亡灵系」,这个分类与之前提到的把「不死」(undead)翻译成「亡灵」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关。
并且哪怕从常识理解也知道,「生物学」研究可以随便弄死实验动物,而「医学」研究真的不需要弄死志愿者么?国际主流价值观当中公认的反派就是「731部队」嘛,这么影射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战后国际秩序。既然设定教廷有治疗神术,并且「黑色郁金香」加尔文就是以亡灵立场建立教会,那么这些措辞的合理性就毋庸置疑了也。
接下来提到了汉斯的工作性质。在注释当中已经提到了爵位相关设定,但是在正文中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既然伯爵的「属官」是「管家」而不是保镖,那么为啥安排汉斯就读「宫廷侍卫」专业呢?这个疑问就用来展开剧情,正因为「就藩」的过程并非「世袭」,那么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也。
省略掉已经注释过的内容,接下来「竞争对手」出场,「博尔扎诺子爵阁下」,是「那波利的詹巴蒂斯塔」,于「巴黎索邦神学院」毕业的神棍,梵蒂冈的忠实追随者。这一段又包含了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涵。
其中「詹巴蒂斯塔」(Giambattista)是「吉奥瓦尼·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的缩写,「施洗约翰」的意思。前面注释各种「约翰」的时候已经提到了,这个教名在意大利语当中本土化为「吉奥瓦尼」,而「施洗约翰」是个「惯用语」,所以才会形成「缩写」。
正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浓厚的宗教含义,因此正文中才会安排角色立刻就能反应过来「听起来像是个神棍」,而汉语读者没有这种「熟悉欧洲风土人情」的生活经历不会有这种联想的体验,所以即便是极简主义风格,也不能省略,只能尽量简短的叙述。
而在这个名字之前的「那波利的」四个字,乍一看不过是个地名而已,顶多算得上是姓氏,但是简简单单的「这四个字」当中也包括了关乎到整个意大利和欧洲的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与今后的剧情关系非常密切,又得「繁琐」的注释了也。
尽量简单说,本位面有个历史人物「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年6月23日-1744年1月23日),终生都在「那不勒斯王国」的「异族」统治之下,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是作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我认为「学术圈」如同普遍低估费希特那样,也普遍低估了维柯。
在世俗中,维柯是个民族主义者,作为「罗马后裔」,对来自「祖龙」的各种「龙子龙孙」的统治存在相当大的反感。于是在学术上体现为《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从拉丁语源发掘而来》这部著作。前面提到了以佛罗伦萨方言为基础形成「意大利语」有足够的理由自称「现代拉丁语」,而维柯所在的那不勒斯,使用的方言与佛罗伦萨有一定差别,但仍然都是拉丁语的直系后裔。
正如我中华兲朝上国汉语用户于义务制教育阶段学习古汉语的情况类似,这种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紧密联系,导致「古为今用」的时候经常天衣无缝不留痕迹。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代希腊,这里略过。但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有数量和质量都足够的知识分子,及时的把语言演化所形成的精华记录下来保存为书面形式可供后来者参考。
虽然语言演化本身提供了足够活力是好事,但是变得面目全非就会导致文化换种迷失自我,通常称为「格式化重装」式洗脑。比方说全球绿教地区高度同质化,普遍把绿化之前称作蒙昧时代(如伊朗官方意识形态甚至藐视当年暴打希腊的波斯)。再比方说某塞外异族野生国师宣称「中华文明只有63岁」,唔,现在是68岁了,还把这种「格式化重装」的企图当成「大目标」。
所以,维柯的这部著作,就是提供了「意大利人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哲学三问的回答。并且在维柯的时代,意大利学术已经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开始衰落,地位也不如已经转移到西欧的法德等国,所以维柯更是以「为祖国的荣誉而生」自励,坚持继承和发展有意大利特色的学术理论。
在宗教上,维柯的立场是反对梵蒂冈官方意识形态,其思想也严重的打击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在哲学上,维柯则反对笛卡尔。注意这是本位面情况,笛卡尔虽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二元论,但也提出了「钟表论」机械唯物主义,并因此被梵蒂冈所批判。所以,维柯的学术处境,其实也是面临「多方围堵两面夹攻」,其学术生涯也是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前提下不屈不挠奋斗的苦难辉煌。
而「巴黎索邦神学院」是教廷钦定的最高神棍培训班,可以类比本朝的中央党校。教廷自己就很不愿意开设其它神学院,直到「民间诉求」达到压制不住的程度。这个话题,在以「学校和高等教育」本身为重点的第四篇设定当中再「繁琐」注释。
不再继续展开了,总之,使用「那波利的詹巴蒂斯塔」这个名字,就是把维柯的原型套用到「博尔扎诺子爵阁下」之上。虽然设定「卡壳世界」当中意大利在梵蒂冈扶持下通过『护教战争』而提前统一,但是统治者仍然是与亚平宁有显著差别的「萨丁尼亚王国」,在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者」看来也要算「异族」,正如科西嘉之于法国那样。所以,「侍从」形容为「梵蒂冈的忠实追随者」,这消息若不算过时,也要算表面现象。
这么看来似乎汉斯的竞争对手是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喽,那么自己算啥。不见得嘛,既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黑白曲直,除了墙头草随风倒的投机分子「丑角」之外,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坚持,那么复杂的形象就不能脸谱化描述了也。
最后,提到了以梵蒂冈视角看来,剧本上演的舞台是蒂罗尔而不是法兰西,钦定主角是「博尔扎诺子爵阁下」,而钦定反角汉斯「只不过是一块抹布而已」。这里从作者和作品中角色两个角度的「双重剧透」,影射了中文互联网许多热心网友这些年来「妄议中央」的盛况,为我等仆街写手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素材。
而「抹布」字眼,更是直接来源于包括但不限于塞外异族钦定文豪野生国师支持者在内的一大批聚贤庄法西斯灌水机。并且,每次我结合形势援引古今中外典故解释贝叶斯方法论的时候,逗哔们总会应景跳出来,一边喷我是「抹布」,一边喷我「到处自比抹布」是「祥林嫂」,好话歹话都轮到它们说。
所以,我在设定中才直接挪用熊文豪笔下「傅红雪」的套路解释角色处境,而不是像网络发言那样从本人直接获得的信息出发阐述。相信汉语读者熟悉虚拟人物「傅红雪」的总比熟悉真实人物「我」的多得多,这不正好么。
就是这样,或曰「Q.E.D.」。
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囧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