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37)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焦小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9cfb76e65eb632fe.jpg)
清朝的周亮工在《书影》卷五中写有:“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六年十二月,咸宁,木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46b499deb43e03f3.jpg)
其实,“雾凇”一词并不是今人的专利,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宋代人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就已经出现了:“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506246d3f5851b5c.jpg)
在吕忱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为什么“雾凇”一直不被世人称道而一直沿用“木冰”呢,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因为孔子他老人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他的《春秋》是国学“大纲”,学子们只知春秋而不知吕忱;二是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传播的速度慢,即使吕忱所述的“雾凇”叫法更贴近更符合这一自然现象,但是却不广为人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2237/b3938da57d5c61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