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论如何选拔军队将领

2022-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言雄南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

王者之师,应该用什么制度,怎么样运行?

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先讲根本。国家不强,要想军队强,那就是缘木求鱼。

上足卬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卬则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昂卬相通,昂扬斗志,比喻有信仰,有威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不行,在好的车身,也没用。

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

第二个强弱的常理,实在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啊。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没有什么人能做到吧。能做到的国家,估计当时就只有秦国啦。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齐国注重个人技击,凡斩得一颗人头,政府出钱购买,给赏金。这样的军队,碰上敌人弱的(毳,cui4声,即俗称寒毛,比喻弱小),都冲上去斩人头跟抢钱一样;遇到强敌,看看没钱赚,就一哄而散了。就像飞鸟一样,只会各自逞能,这是亡国之兵,不过是在街上招募的一群打手而已,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二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其气力数年而衰,而复利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魏国呢,注重选拔武卒,通过考试,选那身体条件好的武勇之士,穿上上身、大腿、小腿三重盔甲,还能拉开十二石的强弓劲弩。身背五十支羽箭,扛着长枪,头戴铁盔,腰悬宝剑,自己背着两天的干粮,一天还能行军一百里。一旦通过考试,政府就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配给好的耕地和住宅。但是,几年之后,他的体力开始衰退,已经免除的赋税,不能再征收;已经给出去的田宅,不能再收回,重新选拔,也不能改变这个政策。所以魏国土地虽大,征兵越多,税收越少,这是危国之兵,军队越多,国家越危险。

秦人,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阨,忸之以庆赏,鳅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使以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之道。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秦国地势险恶,政府对人民非常残酷,让他们隐蔽于险恶的地势,胁迫驱使他们作战,战胜则赏功,战败则刑罚,人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只有战斗杀敌一条路。功劳和赏赐成正比,只要砍下敌人五个人头,就可以成为五甲之首,管辖五家人家。这是最为长久强盛的机制。所以秦国经历四代君主,而有今日之强。这不是运气,而是必然的。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这段话比较好理解,极力推崇备至的就是仁义之师啊。

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故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也。

因为各国培养的都是追求名利的将领和战士,打仗就像当雇工或做买卖,没有谁敬爱他的君王而愿意效死,安于制度而自不逾越,节于礼义而心中没有杂念。所以招募也好,选拔也好,奖惩激励也好,都是功利至上,把势诈功利渐渐习染成俗。而利义教化,是齐民之道,让人民团结一心。

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譬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故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

以诡诈对付诡诈,还有巧有拙,能比试比试;以诈遇齐,就是以诡诈对付团结,那就是拿一把锥刀去戳泰山了。所以商汤诛桀,武王诛纣,从容进军,暴君的人民都愿意协助,诛杀桀、纣,就是诛他一个孤家寡人,独夫民贼罢了。

故《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

《泰誓》说‘独夫纣’,就是这个意思。

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若夫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所以,士兵能大齐,团结一心,就能王天下,小齐,程度低一点呢,也能制服邻国。那些招募选拔、激励奖惩、崇尚功利的军队,则胜败无常,有时扩张,有时收缩,有时救亡,有时覆灭,互争雌雄,起落不定,这叫‘盗兵’,跟强盗一样,君子不走这条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