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生活之后
今早,在连岳公众号中阅读到《远大理想的注要小,现实生活的注要大》。再一次让我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以为,生活如果没有理想,那就索然无味,甚至是行尸走肉。于是不停的去迷思苦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不过是过来人的“当你迷茫时,先做好身边的事”这些话暂时把自己给镇静了。后来就业压力增大,只知道先把工作找好了。
其实细想,理想确实是在自己现实生活比较舒适后才会出来恼你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整天忙着奔波于生计,是没有时间想我要实现什么理想的。就像在李松蔚老师在第一季镜像第11集铁木的烦恼一样,他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家庭,但他对自身方面有烦恼,讨厌这让人为难的安逸一样。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集我看了两遍。其实他就是在生活中无所缺,物质方面没有压力所以才有了烦恼,觉得自己生活缺少什么。但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理想。
就像连岳在文章说,这是个技术发达的和平时代,人活着已经非常容易了。看看我们这一代人,与父母辈物质缺乏的这一代人相比,我们已经不会饿死、冻死。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病死的几率比上一代人相比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生活不再被生计压迫,我们开始可以寻找理想。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社会的进步,在工作之余,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有些人用这些时间刷手机,有些人用这些时间看电影,有些人出去旅游,而有些人开始觉得无聊了。为什么无聊,因为你的工作足够养活你的家庭,你有房住,你有车开,你还有时间出去消遣。你开始对有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焦虑,你觉得这么多空闲时间让你空虚,你需要做点别的事情来填满你的空余时间。
理想应运而生。你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你开始尝试生活之外的各类事务,你开始感受不同于被生计压迫的生活。
还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理想是什么?那时候,大家的回答都是出自于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影响。而今,大家对于生活的理想是出自于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是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发现。
但总归,理想是在现实生活之后。
PS:被打扰了无数次,分心了无数次写成的文章,感觉很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