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笔记的一点感想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的是实用的话。可以说十几年前大部分的人记笔记的方式和两千年前的古人是相同的,从最早的单纯的大脑记忆,到刻在墙壁石头上,再到竹简、羊皮、纸张,直到今天的电子设备上。人类也因为这些文字的记录才使得文明的飞速发展,不至于文化发展的中断。
当然我现在最喜欢的笔记方式是电子笔记,更确切的说是在线笔记、云笔记。
由于当前信息的碎片化,信息来源广泛的趋势,导致很容易忘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在今天的科技看来,记下这些内容是很容易的,但是整理这些笔记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
电子笔记的方式有哪些,或者说是我们的保存一些内容的方式,有传统的博客,论坛,微博,印象笔记,有道云的,还有就是浏览器上的书签,再就是像电脑上的文档等,手机的便签,还有图片等,至于视频当然还是记录链接更合适。在生活上我用到最多的方式是图片,记录生活的瞬间拍照最合适,手机上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大多是截图保存。工作中用在线笔记更合适,方便管理,还能检索,分类方便,功能齐全。当然处理不好他就会变成我们的另一个搜索引擎。平时工作中用的各种知识,基本也都是碎片化的。对于这类笔记的良好处理,将对我们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能够看出构建笔记系统对于个人来说是很关键的。
构建笔记系统的过程就像搭房子。人们通常在搭房子前,会按选好的地基规划房子的整体结构。日后大到浇梁灌柱,细到电路水管的铺陈走向,都始于这一步规划。万丈高楼平地起,笔记系统的构建同样赖于构建前的分类,一旦分好大类,之后只需在各项下进行填充即可。想好你构建这个笔记系统的目的,反向思考分类原则,记住分类要最大效用地作用于日后对笔记的使用。
笔记体系,宏观来说就是我们如何分类笔记、管理笔记、使用笔记的方式。
每个人记笔记希望达到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人的笔记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琐事(就是记日记),有些人只记读书笔记,还有些人把笔记当成待办事项来用,等等。对这些笔记的分类就好比生物界的物种分类。
同时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定期清理和更新笔记资料,可以说管理笔记是决定笔记是否能够发挥他的价值。
如果我们的笔记库永远“只进不出”的话,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庞大臃肿,而且里面很多信息可能是重复的、陈旧的、不可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新自己的笔记资料。
清理的情况,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又比如有些过去需要,但现在以及以后都不再需要了;再比如有些内容高度重复的。那么我们应该及时把它们清理掉。
更新的情况,比如第二次读书有了新的体会,可以及时更新你的读书笔记。比如有些技巧出现新的版本和应用情况;再比如你在使用某个方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感悟,都可以及时更新你的笔记。
因为最近我发现笔记越来越多,我的在线笔记快成另一个搜索引擎了,其实这是必然要面对的。定期地整理笔记,相当于时常的回顾,对于个人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