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享一段乐章
周二的出差,车上有两位男士,其中一位是现任高三党的家长,另一位是曾经的高三党涛主任,再有,就是带着耳朵倾听并已远离高三岁月近二十年的我。
家有高考党,自然,话题离不开高考及有关那段岁月的无数故事。
涛主任一路分享他的高中时代——想玩的阶段,耍小聪明的阶段,自卑的阶段,幡然醒悟的阶段,风趣的描述,那段日子虽是苦了些,但由他谈起来,都是满满的享受与自豪。
而我那“可爱”的高中时代……
省略“想玩儿”的阶段,住宿生,没有玩的空间与时间,三点一线的路线是标配,一个月一次的一天假,和一个月一次的月考,搭配得天衣无缝。
耍小聪明阶段直接过度到自卑阶段。原先在乡村小、初中求学的路上,小聪明支撑的成绩还算过得去,但这“过得去”的过去,真的只能代表过去;虽说高中母校不是全市最优的重点高中,不敢说高手如云,起码都不是太低水平的同学,聚在一起,立马磁场强大到随时能被甩出去,这样的失落感太吓人了。
那些暂时看不到希望的同乡同学,有人选择撤退了,危机感骤然加剧。我的天资还不如他们呐,能坚持下去么?
应该是那时候醒悟的吧?可确实是自身天资不够好,费了别人双倍的劲儿,也没赶上别人一半的进步。
现在想起来那不叫醒悟,应该是自虐式被动投入学习的状态,当时摆在面前的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已经没有比这条路更好的选择,中考写志愿时选择来上高中,就已经注定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经历这个过程也是值得的。如果不是那三年,大概不会锻炼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后再经历什么关于生活的困难,都可以策马扬鞭闯天涯;如果不是那三年,大概也不会有抗击打细胞的核裂式复制,以后再经历什么关于学业工作的折磨,想想这三年,都是小菜一碟了。
我没有涛主任最后的那份高考获胜的自豪感,因为那场高考中,心理上至今认为是失败的。
但依然忘不了,老爸当日兴高采烈的去办农转非,无比自豪的接受来自各方祝贺的神情;可能对于土地,我的远离,在当时反倒是一种被普世公认的逆袭。当年正值本省高考改革的转折点,少部分人大学毕业遵循过去的政策,一部分人大学毕业即是失业,比如我。
前程后世,哪个能一眼看穿?所以,命中注定我应该经历这些,这未尝不是另一笔丰厚的回报。
许是受到母校老师公众号里,那些回忆高考文字的感染,爱华同学来微信,一再的鼓励我,也去码出点儿什么内容投给老师,让当年文科班的同学共同感受下过往。纠结啊!心里难受,真的!除了悠长难消的那份记忆,一个高考语文只得了卷面一半分的人,有何脸面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当年?
广祥老师也来微信鼓励:“怕丢人?!……丢掉怕字,一吐为快!”哈哈,丢掉“怕”字,那不就直接“丢人”么!
转念有一想,也好,过了二十年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就再作一次回顾吧,既是对那段记忆的重温,也是感激自己当时当日的那份经历,放下自卑、放下成败论英雄的世俗标尺,只管记住那段关于成长,且是由自己谱写的乐章,也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美丽音符组成的,不是吗?
人生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 ,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贾平凹《自在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