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想法社会热点

在985面前,或许你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诚实

2017-08-22  本文已影响623人  男得壹说
在985面前,或许你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诚实

(一)

高考硝烟散尽,985却热度不减

在安徽卫视的一档节目中,某企业HR手撕“简历帝”场景使得就业市场中的“非985”鄙视链第一次如此赤裸裸地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相比起那个手足无措的孩子,这位气场很足的HR更像个孩子,只不过她大胆而真诚地告诉了所有人:国王就是没穿衣服!

有些逻辑确实让人费解:高考前所有考生都希望进入985高校就读,因为谁都知道这意味着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没有如愿的情况下却又要求在就业时和985高校的毕业生获得同样的工作机会,将任何区别对待都视为不公。

就是这样一个神逻辑:一边承认985高校在诸多层面的优越性,一边否认这种优越性存在的合理性。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可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万物的尺度好不啦。

千万别告诉我你不知道非985毕业生就业受歧视这件事,你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

周濂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二)

高中同学老D,在某211高校毕业后在北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一次小聚,老D和我聊起了他在读研期间的所见所闻:几名室友都是北大本科毕业,六级全部600+,目前正在自学日语、法语等二外,其中两名同学已经可以在宿舍用法语正常交流;年平均阅读量50本左右;假期几乎全部参与各类支教和学术活动。

老D进入北大的第一个暑假,当老D盘算着坐哪趟车回家的时候,一个室友惊讶地问他:你暑假居然要回家?

“有些差距,并不因为你和他们暂时处于同一个平台而消失。”老D说这话的时候,有点落寞,当初“凤凰男”的自带光环瞬间黯然失色。

我常常会想起老D给我讲的故事,尽管“他人即地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你和你的周遭,构成了你的命运;

想知道你自己是什么人?不妨看看你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

你真的还有勇气骗自己吗?

(三)

“大学其实就是一张车票,清华、北大是软卧,985、211是硬卧,普通高校是硬座,专科是站票,车到站了,大家都在同一个站台,没人在意你是怎么来的。”

很暖心的一段鬼话,但多数人相信了:因为能够进入985和211就读的,是少数人。

老D在求职的时候,有两个心仪的职位没有获得面试机会,原因在于他本科就读的学校只是211,而非985。对于此,老D接受的很坦然:

“别人考上北大本科用了12年,我考上北大硕士用了1年,这账人家算的没毛病!”

(四)

在985面前,你最需要的,或许只是对自己的诚实!

在高校工作,每年高考后被问不完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考了XX分,报考你们学校行不行?”,但很少有家长会问“我家孩子在全省考了XX名,报考你们学校有没有把握?”

分数真的不重要,名次才是关键。

因为名次决定了不同高校录取学生垂直海拔的高度和气候。

始终相信高考是最为公平、最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不仅因为它为出身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完成人生蜕变的渠道,更是因为不同高校的区分度使得社会选拔人才更为高效便捷。当那名HR在屏幕上怒撕“简历帝”的时候,你以为她在和你谈公平,其实她在和你谈“概率”:在985的圈子里选拔出人才的概率肯定比在非985圈子里选拔的概率要高!

或许你真的比985高校的毕业生更优秀,但对不起:谁让你身边的大多数人不如你?

所以,对社会少一些抱怨,对自己多一些真诚:

毕竟接受差距才是缩小差距的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