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上海寒假工之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于我而言,2019年的除夕,注定是终身难忘的经历。
新的开始并不梦幻,残忍且现实
11月初,我在校准备复习考试,朋友从上海给我打电话说,她工作的店里寒假需要人,我开始心动。
虽然这是我离家读书的第四个年头,但还从未在过年时间离开过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不得不考虑自我生存的问题。虽然升本成功,继续读着大学,但是一刻也不停止的迷茫:接下来怎么办?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
有时候我自个儿也矛盾,明明学着大学的专业却不想靠此谋生。一边调整心态接纳别无选择的专业,一边千千万万遍想着、尝试着其他的路子。
这种感觉就像是奔跑在十字路口的各个方向,不停的寻找、学习,不停的积累、重复,不停的尝试、整改,然后又不停的失望、峰回路转。
期待着某一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
像我这样曾经“高考失败”读着专科的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升本成功,并努力拿到本科文凭。
在经过6月专科毕业面试处处碰壁之后,这种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我如愿升本成功,但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心理学跨专业到学前教育学。可能别人好奇,为什么不喜欢还要去学?
这个答案只有我们同班的人知道——那就是,我们升本全无对口专业,别无选择。
从期望,努力,失望,接纳,到再努力,班里有的人选择改变方向,有的人选择坚持当下。
而我,好似顺应天命,迷迷糊糊考上了,反抗埋怨一阵子后,选择努力适应。
所以才有了,一边迷茫,一边努力学业的现状。
20几岁,是梦想着好的工作,憧憬未来的年纪。但现实是无休止的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等等。
偶像剧、小说里,谈着甜美的恋爱、悠闲上课,和各种朋友酒吧、餐厅聚会,闲逛在各个大街,然后还学霸附体,各种奖励从天而降,毕业就有好的工作和机遇的类似剧情。
都只是白日梦,写作者的梦幻罢了。
这场新的开始并不梦幻,并且无比的现实和残酷。
我猜中了这情形,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反而少了些许失望。
努力去做而已。
上一秒幸福安定,下一秒忐忑不已
12月中旬,各种考试接踵而至,在技能的考场里,我就像视死如归一般,毕竟22年来也没接触过钢琴、舞蹈。
但那时的我又何尝知道,生活何止一场“从未接触”的考试,走到一处便就有一处考场,未知的题目不断更新,没有答案更无可参考。
突如其来的事件让人措手不及,那颗忐忑不安、无处安放的心啊,难以言喻。
2020,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我也决定在1月初来到上海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顺利的来到朋友生活的城市,开始一场寒假工旅程。这已经是多次外出了,习惯了奔波,习惯了行走在家以外的世界。
享受着自由、穷苦和忙碌。
计划着存够自己未来的学费、生活费,让家里少些负担,也让自己安心些。
但计划永远永远赶不上变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让所有的人陷入恐慌,也让我失去了原本的安定。
除夕,守在宿舍,吃着没味道的燕麦,打着游戏,没有春晚,没有大餐,没有家人,没有工作……
一无所有。
刚得知疫病的情况,没太在意,那时店里工作依旧。等到传染人数极速上升,各地封城封乡,出门人人一口罩时。
上海慢慢从喧闹变得冷清至极。
受人流量的影响,店里生意开始极速下降,我也失去了唯一的兼职,开始无期限的留守宿舍。
我在去留之间徘徊不定,之后就被困在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无法想象,这场天灾带来多大的毁灭,只觉得忐忑不安,生存极难。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新闻关注各项数据,看着人数一天天增加,内心也从焦虑到极度焦虑。
陌生、恐惧、孤独,虽然了解这一切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正常心理,但还是做不到云淡风轻。
逃避可耻,内心逃避更是无力解决问题,但在面临无可奈何、无限的未知数里,心理防御为了缓解这些个消极,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逃避,不面对问题。
一个月前的决定,就让我经历了一场风雨。
往年在老家里,做做饭,逛逛街,和朋友聚一聚,日子幸福又安定。
今年,别有一番滋味,也成了我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年味。
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我不知道,只愿春暖花开,一切恢复平静,让和我一样流浪在外的人儿回家吧。
文|简从一,一个喜欢探索心理学和自由写作的95后。感谢关注,随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