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管理组作业

从职场小白到自由职业,我总结出这3条加速成长经验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婉君不走琼瑶风

从2015年毕业到现在,我已经离开校园4年。

在这4年里,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从迷茫焦虑的职场小白,一步一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路。从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兴趣爱好的状态,到如今紧握着一些未来发展所必须的技能和资源。

这个过程中我踩过很多坑,走过不少弯路,也曾经无数次为自己的选择而犹豫、挣扎,生怕自己浪费太多时间,被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

值得庆幸的是,经历过两个高速成长的阶段之后,现在我对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并且每一步都远超曾经的预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出3条经验,以此分享给和我一样想要靠近梦想的人。

1. 迷茫时,先培养一个习惯

2015年大概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离开校园集体生活后的孤单,初入职场的不适应,还有经历挫折后的无助、自卑和绝望。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某位领导“劝诫”我:“现在外面的工作哪有那么好找的?你要感谢公司给你这个机会。”

他所谓的机会是什么呢?

一个月不到3500块钱的薪水,没有五险一金,996工作制。

2015年12月31日那天,办公室里7个人从晚上6点开会到凌晨12点半,全都是没意义的画饼和批斗,这也让我笃定了要跳槽的想法。

或许是因为不自信,第二年我断断续续面试了8个月,真的没有遇到什么合适的工作机会。

现在回想起来,我好歹是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何至于找不到一份能够成长的工作啊?

然而那时候,求职问题就像堵在我面前的一座大山。我在这边,梦想在那边。

最迷茫的时候,我因为某一门线上课程的要求注册了简书,正式开启了写作之门。那时候我还不清楚这对自己意味什么,只是每一天认认真真地查资料,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

“迷茫的时候,空想是没用的,我总得坚持做点什么”,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第一门课30天,第二门课又是30多天……

就在这种忙着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我积累出一个小小的作品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一定把握。

但是比起这些,我最大的收获却是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写作习惯。

这个习惯不仅帮我撬动了之后的工作机会,让我真正开始接触到社群运营管理,还带我认识了一大批影响人生的写作者朋友。

后来有很多迷茫的人向我寻求建议,我就常常说:“不要纠结是选择这个还是选择那个,不要担心自己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坚持做好一件事,先培养一个好习惯。时间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2. 别低估十年内可以取得的成就

过去我一直是一个特别喜欢规划未来的人,虽然我并不想过上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但却总希望3~5年内的生活是预期之内、准备充分的。

比如2015年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在5年内做一个小主管,月收入达到8000左右。

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就是陷在舒适区以内的思想,如果5年后你得到的跟如今你期待的一样,说明能力和格局的边界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就像是你测算好自己一分钟能走100米,10分钟就能在1000米的位置上一样。

实际上,真正有成长的人是在不断提速的,一开始是慢走的状态,而后是快步走,之后就会跑起来,甚至干脆开一辆车。

这样的人生,未来的发展只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而不是规定自己什么时间应该达到哪里,并且能准确估算出一路上遇到的困难。

2016年元旦我我制定新年计划的时候,写下了每天运动30分钟,每个月读2本书,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薪水要涨2000块……

愿望清单上的事情覆盖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单看每一项都不难实现,可是叠加起来就会特别困难。比如那时候每个月1本书我都未必读的完,月收入有没有提高也不由自己说了算。

所以每到年末完不成时,我又会经历短暂的自我批评,而后进入新一年的循环。

薛兆丰说:我们做一年展望的时候,往往会高估了一年所能够做的事情,而低估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所能够做的事情。

近一年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愈发深刻。

2016年的秋天,我跟一位前辈哭诉:“工作的时候我经常感到内疚,不知道自己选离家那么远的城市发展是不是太不孝顺了。”

但是前辈说:“如果你一直犹豫下去,就永远会陷在这个问题里走不出来。但如果你选定了方向就加倍努力,总有一天能找到两全的解决方案。”

的确。

去年7月我偶然间重拾写作习惯,没想到3个月后就实现写作变现,开拓了新的收入渠道。

10月结婚的时候,我正在为翻年的换城市就业发愁,没想到今年2月直接实现了自由职业。

年初我背上了200万房贷,所以过年期间我给自己换上了“暴富”字样的手机壳,希望自己能多赚一些钱。结果3月份就实现了月薪翻倍,如今一个人的收入就能覆盖月供。

这些成绩都远超出了我4年前的规划,甚至很多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预料之外的那些事,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我闯出来了,并非是天降鸿运。

3. 挖掘资源,从心出发

这几年的成长其实是一个走出去的过程,原来我的生活圈子很小,只有家人、同学和同事。但是2016年开始写作后,我发现别人的生活竟然那么丰富多彩。去年8月进入鱼苗的圈子后,我发现大家竟然有这么多开拓事业的方式。

走出去的过程,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未来人生的想象空间,也获得了不少成长的资源。

很多人对于成长的理解就是自己闷头努力,这种思路其实很有问题。

就拿写作者来说,有些人一开始写的还不错,但是长时间缺少外部反馈和物质激励,提高的速度一定会慢慢降下来,最后归于平庸。

但是各方面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后,我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忙社群运营的时候想着约稿,写约稿的时候想着在群里讲课的事,准备分享PPT的时候又在为自媒体的发展焦虑……

身边的机会太多了,可是我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什么都想抓住,结果每件事都不够专注。

所以整个7月我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尝试静下来,思考自己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8月初我还跟鱼哥电话沟通了2小时,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目前哪些事是可以舍弃的。

遇到困难的时候,跟别人沟通是很重要的。

但是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咨询,给你意见的人需要是在你未来发展的方向上已经做出一些成绩的,并且最好是正能量、有资源的。

这时候沟通也不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而是要帮助自己理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把挡路的障碍物都清理出去。

所以成长就是一个走出去挖掘资源的过程,而成功就需要探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现在仍然迷茫,别着急,先从培养一个好习惯开始;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困境,逼着自己慢慢成长,未来这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在前进的路上失去方向,找个牛人咨询,然后明确心中的方向。

现在面对的种种挫折,只因拥有更大的梦想,而你正在一点一点靠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