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我不会遇见死亡,因为当我活着的时候死亡没有来,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已经走了
——伊壁鸠鲁
这句话的力量仿佛转移了我对死亡这件事的看法,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恐惧死亡,其实真正恐惧的是对死亡的未知,不知道死亡到底是重生还是彻底消散于宇宙。不过话说回来,人之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因为本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都是自私的,都很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在事物发生的时刻,大家的本能反应就是想起自己或是自我保护。对于死亡的念头也是一样的,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恐惧产生于本体所以在我看来这也是种自私,毋庸置疑。可我不认为这想法是贬义,反而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宽恕。想起这些,我开始理解对死亡的恐惧,在余生扪心自问的同时也想慢慢的释然,希望在自己走向死亡时有勇气,无忧虑,平静安详。
今天的灵感来自于《帆书》。
樊登老师一直是我很崇拜的人,他阳光,睿智,善良,永远给人力量。
今天的书是关于一对恩爱的夫妻面临妻子生命走向尽头时沉重又浓情的阐述。我从没见樊登老师在讲书时哭过;在讲这本书时他几次哽咽,几次潸然泪下。我也跟着泪光萋萋。
这期解读我看了三次,不是为了和老师一起哭泣,是因为心中有无尽的共鸣,想让自己抓住这心境以示纪念。
对于死亡,每个人的境遇都不一样,书中是一对夫妇的爱情纪念,而我是亲情寄托。我与这书作者唯一共鸣的是我们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过一个鲜活的生命慢慢老去直至消亡的全过程;感受过他们的呼吸和体温慢慢散去。
我没有像欧文.亚隆那样一次一次数着自己妻子最后的呼吸;他清楚的数到14次,直到妻子停止呼吸;这清晰的过程让我羡慕不已。我只感受过老太君渐渐消散的体温,和他一样。我也没有像欧文.亚隆一样亲吻已故人的额头,因为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欧文.亚隆的妻子去世的时间和老太君差不多,之后我们都体验了新冠疫情的艰辛,我也同欧文一样,在世界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候想起故人,感谢她去往另一个世界,免于此刻的苦难,心中自叹这老太太好有福气。也幻想过如果她还在,此刻是不是和我一样焦虑无解。
心有余悸的感受已经不必再描述,因为这几年中我感受过无数次,但好在我不会再泪流不止。欧文.亚隆在妻子去世一年后调整自己逐渐走向以后的生活,我也一样。只是我读书甚少,没办法让自己的心那么快解脱,对于这点我不怪自己。也无所谓大家讨论我是怎样的人,我自己知道就好。
这些年,我很感恩。感恩自己在失去她以后慢慢的沉淀,从不抗拒突如其来的情绪;我感受在厨房做饭,她教给我做菜的小妙招,我现在运用的如鱼得水;感受把衣服上面的扣子缝缝补补,想起小时候老太太给我做棉衣,棉裤是背带式的,一针一线都细致入微,暖意直至心底,年幼的每一个秋天,我几乎都会收到这样的礼物,爱意满满,在我心头肆意泛滥。感受一张百元钞票紧紧的握在手心里,在她临终前的几个月里,她曾多次偷偷给我零花钱,那把钱塞到我手里时的表情我此生难忘,是担心、是心疼、是不可婉拒~那种不求回报的被呵护,被宠爱只有她能给予,再无旁人可替。
时光一点点的流淌过去,我也把她留给我的礼物深深的藏在了心底,在余生的日子里,一点点从生活中让自己温暖肆意。
用纳博科夫自传《说吧,记忆》中流传千古的卷首语作为总结吧:“摇篮在深渊之上轻摇,只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短暂的光隙。”那景象既令人震撼又令人平静。
虽是茫茫宇宙中那点点星光,却足矣温暖我的余生和整颗怀念不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