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心得
2017年11月1日,人生中比较难忘的小时刻,因为在刚刚,结束了北京市协作者的招聘面试初试环节,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提出的宝贵问题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收获。一次正规的面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次听闻社会工作,来源于社会概论这本书,专业化的术语和遗忘的书本,并没有激起我的兴趣。直到应聘项目助理这个岗位,加上之前看协作者的文章,才慢慢有所了解。说实话,当刘老师让我谈谈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还是挺尴尬的,尽管查了资料,还是不能完全正确的描述出来,归根究底,就是自己没有准备充分。协作者提供的服务种类多,功能强大,自己的项目实施也能有条不紊。如同井底之蛙的我,甚是了解颇少。协作者以流动人口为切入点,以社区孤寡老人,儿童为重点对象,致力于在服务困难群体的同时,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创新。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结果,但是他们也有被人尊重的权利。想到家乡在外务工的同胞们,除了支付家里老人高昂的医药费,还得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整天焦头烂额,做点小本生意,时不时被城管欺凌,打着各种幌子,让百姓缴纳费用。没有人反抗,因为他们要生活。面试的当天,刘老师问我未来3-5年的职业规划,我沉默了一会,怕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改用文字的形式向你们诉说。我是农民工的孩子,父母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一直在外挣钱。每每看到城管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伤害。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博同情,而是希望某一天我们能够真正的爬起来。我必须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告知他们有组织可以依靠,不能老是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切身投入到他们生活当中,宣传法律知识,告诉他们保险的重要性,农民工因为教育的缺失,有些人甚至连合作医疗的保险费用都不愿意缴纳,认为自己的身体硬朗,交这钱不值得。还有安全意识和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有待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任务。
说到我对公益事业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有点措手不及,我觉得公益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却很骨感,必须要有带头人指引着我们去做,并且不遗余力的去做,做出成绩,做出榜样。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团结一致,跟着组织走,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别人眼中的我是一个踏实,有上进心,做事细致的女孩。而现实中的我,却很两面化,偶尔偏文静,偶尔傻里傻气。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让人看笑话,因此做事的时候就很小心翼翼,尽量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在打击中成长是我对自己的勉励,当然这种打击是指看到某些人的闪光点,逼着自己不得不去学习,毕竟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社会,稍不留神,你就会被别人狠甩几条街!谈到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看到这些优秀的人,每天按时按量的完成list上所有任务,哪怕坚持到很晚,也不会放弃!潜移默化中自己也受到了影响,在完成工作的情况下,一周写两篇文章,利用坐地铁的时间每天记100个单词,阅读半个小时的书籍。一天两天可能你并没有发现有啥区别,但是一个月、两个月下来,你会发现真的不一样。坚持一件事很难很难,放弃一件事会有千万种理由。当看到自己第一次尝试写出来的协会公众号文章获得一定赞美的时候,电话回访招募到意向会员的时候,因为易拉宝图案周末拉着老弟加班的场景,这是自我的坚持,而我也愿意挑战更多的不可能。刘老师说的对,岗位招聘的是人才,而不是一个学习者,有能力者方能胜任这个岗位,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面试的流程还在继续,结果也还是未知数。但还是很开心认识协作者的每一位老师们,也恳请你们能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能够在有爱的家庭里,历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