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兴谈国画
一个画家,总是要求他的作品变化多端,方面甚广。风格可以相同,而面目必须时常变异,卷子易好,册页难工。卷在可以用同一个笔墨画下去,册页必须每页各具面目,切忌雷同。通常一本册页一共十二开,如果同一面目,多看使人意倦,看了二、三幅就不想看下去了,所以必须面目不同,让人看了上一幅,还想看下一幅。幅幅有新鲜的感觉,才算是达到艺术的目的。
如果只是在章法上动脑筋、求变异,这也是必要的。不过仅仅是这样技法不变,看上去难免给人一种差不多、老一套的感觉。所以必须有技法变化,才能有新的面目。而且描写的对象不同,如黄山、井冈山、北方的山、南方的山,山山各异。加之风雾雨雪,朝暮阴晴之变,四时之景千变万状,表现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了创新,才有变异。
主张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位的。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总要先有一个对象,然后决定创作的意图。每个时代各有他们的时代气息,在同一个时代中,尽管各人的风格不同,但气息总是相近的,我们要表达时代精神,但表达的方法甚多,所以面目也各异,让我们在这满园春色中百花齐放吧!
我们要在墨法上做文章,用墨之法要想到泼、惜两字;画好的画不干不湿、浓淡适中,当然也是用墨之法,然而通幅如此那就平了。泼墨法是用极湿墨、就是笔头蘸上饱和水墨,下笔要快,慢则下笔墨水渗开不见点画,等干或将干之后,用浓墨“破”淡墨,即在较淡墨之上加上较浓之笔,使这一块淡墨之中增加层次。也可以等淡墨未干之时,即用浓墨破。或则笔头蘸了淡墨之后,在笔尖稍蘸一点浓墨错落点去、一气呵成,即见浓淡墨痕,也就不必再破。
但一幅之中,都用泼墨,也见其平。所以在适当的地方,间以惜墨法,就是干墨或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皱擦即可。泼墨得法则淋漓烂漫、有骨有肉;不得其法则物体不分。所以泼墨之中,还须得见笔,如果通幅用的皆是惜墨方法,笔头水分极少,有人形容每笔从口吮而出,干笔淡墨所谓:“惜墨如金。”
画好之后,也可在适当的地方,一处或几处用上泼墨法,在干笔淡墨之中,镶上几块墨气淋漓的泼墨,可以使通幅神气更加饱满,或者觉得这一部分全用干笔淡墨精神不够,可以在用浓湿墨顺着干笔的势道略略加上几笔,或点画,以提神贯气这也叫“破”。破者破其平,所以淡墨用浓墨破,干墨要用湿墨来破,一个目的就是让画面不平有层次,因泼墨、惜墨可以穿插互用。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就是这个道理。
古语说:“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初落笔时,胆子要大,着重笔的运用,就是用笔要有变化,当落笔之前大体心中要有个底稿。至于细部,往往画了一笔,生发出下一笔,从这一笔的笔势也就发生出一个细部的章法来。预想是想不出来的,所以稿子不能打的不细,老辈画家画画一般都不打稿子,所谓“九朽一罢”。我的猜想是用在人物或花鸟画上,要求形象极端正确,所以必定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定下来。至于山水画在大体结构上是要用脑子经过反复的推敲,至于细部,不必预先稿子打得很准确。
我的经验是:每画一幅图要先看是横幅或竖幅,要画什么、大体要什么样的章法、要怎样来取势,定下来之后,最多先画出来一个小稿,用来表现位置,心中记住,就可以下笔。这样做,画出来就活,变化就多,而给看的人探索不尽。大胆落笔不能笔笔好,不好的笔,要随画随改,以达到笔笔能看,粗笔细笔,按笔提笔,浓墨淡墨,枯墨湿墨,大体已定。回过头来在细心收拾,不到之处,随手勾搭,修补填空,这样墨稿画好。必须设色的就可以设色,等第一次颜色上去之后,等干后把一些脱落的地方碰的紧些,因为着了色,有些笔墨不到之处就显露出来,所以还须再收拾一遍。如果是笔墨已足,看块面的颜色是否已够,不够再加染,也不要通体染,然后等纸干后在树叶以及山石凹处点色。要看出笔触顺着笔墨的势道罩上去,这样可以不腻,而得到丰富的效果。
本文作者:李再兴
文章来源:岩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