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颈鹿瞎说画

叼着「锄头」出生的画家,我就是爱劳动别让我停下来

2021-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短颈鹿瞎说画

投胎是门技术活。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生赢家们,

起跑线也许就是别人的终点线。

而咬着「一次性筷子」出生的普通人,

就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开启未知的人生大冒险。

但也有画风比较清奇的,

比如19世纪法国画家让 · 弗朗索瓦 · 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一个叼着「锄头」出生的宝宝,

命中注定要一生为劳动带盐。▼

1814-1875

米勒的代表作几乎都是关于劳动,

其中最著名的一幅,

就是《拾穗者》。

The Gleaners

这幅布面油画创作于1857年,

高83.5厘米,宽111厘米,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大概这么大▼

画中描绘了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乡村,

三名农妇在收割后的麦田里,

拾取地上散落麦穗的场景。

作为从小念着「粒粒皆辛苦」长大的,

社会主义接班人,

这种歌颂劳动人民辛勤朴实的画作主题,

在咱们看来是相当稀松平常。

可对当时巴黎那些混艺术圈的人来说,

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

艺术家的服务对象基本都是上流阶层。

有资格出现在画里的人物,

除了宗教传说、历史伟人就是王公贵族。

米勒把这三个农妇挂到沙龙展出,

就像是请小区门口卖牛肉粉的阿姨,

去出演仙侠古偶女主角一样,

让人吐槽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口。

但米勒这幅画讨厌就讨厌在,

除了主题选得不咋地,

其他方面比如构图色调都是高手水平。

这就搞得评论家们有点慌:

该不会是个「钓鱼贴」吧,

先露出破绽引诱别人批判一番,

再跳出来说其实另有深意?

哼哼……这点小手段小伎俩,

怎么可能坑得到我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秉持着认真(心)严谨(虚)的态度,

大家开始了对《拾穗者》的疯狂脑补。

有说是借由农妇姿态,

表现对上帝的虔诚与感恩的;

有说是通过嘲讽农民,

挑起上流权贵与底层人民对立的;

还有说画中这三人,

其实是在隐喻「命运三女神」的。

面对这些解读,

原作者米勒一脸无辜。

这些都是我想表达的吗?

我…我…我TM怎么不知道呢。

我画这个劳动场景,

就是单纯因为它好看啊。

虽然听起来有点假,

但这确实是米勒的肺腑之言。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

原本只想子承父业,

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庄稼汉。

无奈绘画天赋被点得太高,

只好勉为其难走上了艺术之路。

然而搞艺术光靠天赋显然不够,

还得具备一点嘚嘚瑟瑟的艺术气质。

米勒虽然靠着奖学金来到巴黎,

拜在了名师门下,

本质上却依然是个朴实的庄稼汉。

同学嘲讽他是乡下来的,

老师也嫌弃他土里土气不开窍。

米勒想在这座繁华都市里,

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却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毕业后他为了混口饭吃,

尝试过甜腻腻的洛可可风格,

给有钱人家的先生太太画过肖像。

可就像被赶上架的鸭子,

被强扭成麻花的瓜,

画里的人总有股说不出的别扭。▼

转眼10年过去,

米勒依然在贫困线上下费劲扑腾。

他回头看看这吃不饱穿不暖的破日子,

心想还不如回农村呢!

于是带着全家,

搬到了距离巴黎50公里的巴比松村。

然后彻底的解放了天性,

让那些娇滴滴的小脸蛋儿都见鬼去吧,

劳动人民才是全天下最美的啊!

法国乡下有个风俗:

农场主请人收割麦子时,

不能清理掉落在地上的零散麦穗,

应该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神的祝福,

保佑来年丰收。

《拾穗者》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米勒将收割麦子的大部队放到了远处,

只在近处着重描写捡麦穗的三人。

这样的处理使人物更加突出,

也让主题更贴近生活。

毕竟热闹的丰收有太多人关注,

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默默捡麦穗的人。

远处人们打捆装车,显得非常忙碌

远处的热火朝天,

衬托得三名农妇的姿态庄重而沉静,

米勒模糊掉她们的面部,

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古典的永恒感。▼

画中的人物姿态生动自然,

就像是米勒当场观察并记录下的一样,

但实际上这幅画是在画室里完成的。

通常只有室内的光线,

才会呈现出这种亮部偏冷暗部偏暖的效果。

而且在印象派之前,

很少有画家会扛着家伙到户外作画。

农妇的站位正好符合黄金比例

关于这三名农妇的身份,

有人说对应了米勒的奶奶、妈妈和妹妹。

右边的是奶奶,

弯腰驼背看起来年纪挺大的;

中间的是妈妈,

带着袖套一看就是操持家务的;

左边的是妹妹,

身形明显是少女。▼

问题是这明显吗……

明显一点都看不出来好吗?

尤其是说右边驼着背就是年纪大的,

你连续弯腰十分钟再起身试试,

只要有腰都不可能直。

米勒自从搬到了乡下,

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上五楼都不费劲儿了。

他上午出门干农活,

下午回家画农民,

虽然住着简陋的石头房子,

心里却不晓得有多么美滋滋。

米勒在巴比松村的故居

米勒离开城市之后,

画中的人物再没出现过那种别扭感。

因为从始至终,

人们认真劳作的模样,

乡间杂草中的野花,

才是他发自内心热爱的事物。▼

米勒笔下的小野花

所以无论是大都市里的体面工作,

还是乡下的朴实劳作,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

适合自己最重要。

米勒要是一辈子守在巴黎死磕,

估计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早饿死了。

虽然米勒名气不算特别大,

但他的头号迷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没错,

那个全世界文艺青年都喜欢的凡高,

就是米勒的超级脑残粉。

米勒的许多作品,

凡高都临摹过不止一遍。▼

左:米勒   右:凡高
 凡高临摹米勒的画

虽然《拾穗者》经常被人用来表现秋天,

但画中的场景其实发生在夏天。

法国属于北温带,

收割麦子的时间通常在七月初。

保存《拾穗者》的法国奥赛博物馆,

被称作欧洲最美博物馆,

是由一座老火车站改建而来的。▼

这所博物馆里收藏了许多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比如之前聊过的马奈莫奈德加

凡高比较著名的自画像和《罗纳河上的星空》,

也收藏在这里。▼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五一劳动节还剩一天,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好好玩耍。

劳动节,

我们不劳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