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这段时间在看《少有人走的路》,一共四本,现在看到了第三本。在看第一本的时候,我很惊喜,感觉自己发现了巨大的财富。斯科特.派克几乎写出了很多我心里想的,思考过的,但是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从中我找到了强烈的共鸣,也有很多引起我思考的点。
我有一种感觉,在接咨询时候我是不安的,接待学生还好,我尚能自如应对,但是接待老师或者其他的成年人,我就会开始焦虑且不安。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谈话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当无法找到根源或者谈话没有进展的话,我就会说:“我对你的帮助很有限,很抱歉,我可能并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我的能力十分有限。”
我好像很客观的承认了自己能力的不足,但其实我的内心并不想认可这样的不足。我其实很害怕别人说:“她也不咋地嘛,不太专业,能力也不行。”我很害怕别人质疑我的价值,所以在谈话开始的时候总是用力过猛,总想探究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想给TA,TA想要的答案,因为那好像可以证明我是厉害的,我是专业的。
当谈话陷入僵局时,我承认自身的不足,这好像可以让我原谅自己的不足,那些话与其说是对别人说的,不如说是对我自己说的。但其实谈话并非无法进行下去,只是我不愿意再动脑子去思考,也想尽快的结束谈话,因为那个过程让我怀疑自己,归根到底是我对自己不够自信,也不愿意面对别人的评价。

跟学生在一起的好处是,我有老师的这个身份在。这其实注定了我们不是对等的关系,我在做的事可能更像一个老师在给学生提建议,虽然我遵循着心理咨询的原则,比如说以来访者为中心,比如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来访者。但是我还是把自己放在了别他们更高的位置,这能让我自如的和他们进行谈话。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应该把所有咨询者都想象成我的学生,把他们当成是需要帮助的人,而我就是帮助者。(这样好像更有助于我们谈话的展开,我可以更好的充当一个引导者。)但是这好像又违背了一些心理咨询的原则。
我也不确定,大概我本身就是心虚的,所以需要身份的加持。思来想去,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才是我应该做的重中之中!所以要不断学习,要努力考研。这么想着好像又找到了一个必须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