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王昭君

2019-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平静静安安
虞姬·王昭君

历史是一个迷宫。

里面道路四通八达,不同的人,沿着不同的路线,寻找着自己的出口。

当然不外乎两种人,男人和女人。

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看那男人一个人独居不好,就造了一个女人来帮助他。

于是许多女人,就义无反顾地扮演了形形色色的帮助者形象。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的绝唱。然后,她在西楚霸王面前自刎而死。

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呢?

这勇气的来源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爱。她爱这个山一般的男人、这个有着贵族精神的男人。

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们相亲相爱;当他一败涂地的时候,她生死相随。

她与他演绎了一段英雄末路的慷慨悲歌,以青春,以热血,以生命。

都说,成王败寇,可是这一对却虽败犹荣。

霸王固然英勇,虞姬的大义凛然、生死相随更是人间难得。

她死了,可是她死得其所。

君不见虞姬墓静谧于斜阳,玉兰花、桂花幽幽飘香。古老石碑,诉说着她的故事;谋臣良将,上演石头上的群雄逐鹿。

虞姬死了,想要项羽去活;项羽去死,或者因为虞姬已经死了。

虞姬后一百多年,又一奇女子登上了大汉的舞台。

她便是王昭君。

如果说虞姬与霸王成就了爱的悲歌,那么王昭君则成就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壮举。

她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匈奴繁荣了,边关安宁了。

阴山南北,不再是战场,不再铁骑奔腾,狼烟飘荡,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而昭君呢,“上书求归”被拒,于三十三岁时死于匈奴。

和亲,一般是军事力量比较薄弱时的权宜之计,和亲一般被视为个人悲剧。昭君勇敢的跨出了这一步,从温暖富庶的中原来到了风沙满天飞的苦寒之地。

环境的恶劣,饮食乃至各种习俗的不同,都被它克服了。可是心中的哀伤怎能排解呢?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昭君,牺牲了自己。昭君,成就了汉匈人民。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两个女子,一个陪丈夫南征北战;一个千里迢迢,踏上一条和亲路。

历史混合着男人的血和女人的泪。鲜红的血滴落在地上,晶莹的泪升华到空中。

她们在历史的迷宫里面寻找到了忠贞、慷慨。忠贞于丈夫,慷慨于苍生。这是一条光明的路,虽短尤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