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风土人情小结

2017-03-27  本文已影响202人  9c3d436843ba

我家乡位于广东省粤东地区,东接揭阳,西通惠州,北连梅州,南临红海湾和碣石湾。旧时称海陆丰地区(包括今汕尾市,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今由汕尾市管辖,其行政区域即为海陆丰地区。因地理位置关系,其东受潮汕文化,西受广府文化,北受客家文化,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糅合了岭南三大文化,自成一家特色,也正应了那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的俗语。或许会有人就语言方面对此文化特色提出质疑,因为海陆丰人民普遍使用潮汕话为交流语言,但海陆丰的方言并非潮汕话,它与潮汕话同出闽南语系,我们更多地称之为福佬话。潮汕话是潮汕人在继承闽南语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今天的潮汕话,而福佬话则是保留了更多的原汁原味,与台湾的闽南语,福建莆田话更相近。海陆丰在古时的行政管理上一直归惠州府管辖,也因此受到了广府文化的影响,有少数地方的人讲粤语。海陆丰的方言多且杂,除了福佬话,还有客家话,粤语,军话,畲语,占米话等。又因海陆丰地区背山面海,同时具有客家人与疍家人两大族群,他们与在平原地带的人民一起为海陆丰特色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以下就几个家乡重要民俗作文化分析说明:

一,祭神民俗

海陆丰人民祭拜的神众多,涵盖佛道儒三教,其中以道教神仙居多,还有只流行于某地或某村的神,如三山国王,无从考证的将军等。这些神仙护佑万民,备受尊崇。在众多的神仙中,最受人膜拜的是妈祖,城隍,观音菩萨,土地神等。

在海陆丰,除了大节日由村里公家领头祭拜外,在其余时候,妇女们成了拜神的主角。她们初一十五要拜神,逢年过节要拜神。逢拜神之际,妇女们就要早早准备好祭品,元宝香烛,瓜果贡品不能少。天一亮就提着香烛蓝出门到村里大大小小的庙里拜老爷去了,心更诚者还会到附近的佛家寺庙或镇上的大庙拜。在拜神的时候,贡品摆放有序,妇女们手执香烛,口中念念有词,多是求神仙保佑家人,祈求人财兴旺的话。不过也有一类拜神是为了解决某件事的,成为“吓神”,人们在做某件事没有把握或有求与神的时候,就会去“吓神”,在神面前说明意愿,并许下酬神物品,之后等事情完成了就要酬神而且不管事情成不成,酬神是一定要的。

人们对于神仙甚是尊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对应的神仙扶持,这其中体现了海陆丰人民对上天的敬畏,亦是古时的人民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大多生活贫困,无力应对天灾人祸,只有寄希望于神的施救。他们信赖神仙,相信神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且把这种信仰一代代传承下去,时至今日,海陆丰人民还在敬奉他们的神。在这片土地上,不管贫富,拜神都是一件至关大事,千百年的香火传承未曾断绝。男人们在外干农活,打工赚钱,妇女们主内,操持着家里大小事务,他们坚信,自身的奋斗与神明的庇佑能让家庭幸福美满,同时也在传播着一份自强不息的价值观。

海陆丰的妇女们也是借助拜神来展现其贤淑,能干的一面。在拜神的祭品当中,有手工折叠的元宝,蒸制的粿点,还有向神祈求时的用语,这些无不考验妇女们的功夫。拜神的时候,大家伙把祭品一摆出来,功夫立见,谁要做得不好,会惹人嘲笑。另外拜神也是增进乡亲感情的一个好途径,几位相好的妇女会相邀一起拜神,凑在一块话家长里短。拜神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大抵能陪伴一个妇女的一生,每一个嫁为人妇的女人都会学会拜神,会发自内心,毕恭毕敬的去向神仙祈求家庭美满。一般成为人家媳妇后,婆婆会教导其拜神,做婆婆的也会一直拜下去,为儿孙们守护一个家的温暖,每一代的女性们都会承担这个使命。

二,祭祖民俗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重要民俗,缅怀先人,启发后人进取之心。在海陆丰地区,每个村落都有修建祠堂,一姓一祠,在单姓村子里,则会依村子人口规模修建大小等级的宗祠和家祠。宗祠一般供奉的是全村的老祖先,大节日时全村人一起祭祀,规模大,全村筹人丁钱,请戏班唱大戏,场面热闹。家祠的祭拜则较简单,各户人自备祭品,由长辈主祭,老少齐拜。此等家祠之祭一年次数甚多,亲人忌日要祭,时令节气要祭,如春分,冬至,传统节日更是要祭,如此算来,几乎月月有祭拜。以前生活条件差的时候,人们节衣缩食也要祭祀得体面,这可需要妇女们精打细算,男人们勤奋挣钱。不过这可令孩子们开心得很,因为能吃到肉,不管是是鸡鸭鱼肉,总能一祭五脏庙。在祭品方面也会随时节而变化,除了茶酒水,肉类外不变外,什么季节就会制作相应的“粿”。(粿是海陆丰和潮汕地区特有的糕点类,有甜粿,即年糕,有龟仔粿,发粿,家发粿,千层粿,菜包粿,碱粽粿,糍粑粿等)这里得说说碱粽粿和月饼,这两者都不是超市里卖的那种粽子和月饼。碱粽粿即是端午的粽子,不过不是包着叶子的,而是褐色软糕状的。它是用糯米粉加入碱,混合成泥状,下锅蒸成软糕状。食用时用细线切成块状或片状,其表面黏性强,又带有碱的苦涩味,因此要蘸红糖或白糖吃,吃起来风味十足,不会腻。月饼则是一块大饼,内藏白糖,芝麻,冬瓜丁,虾干等馅料,为烤制而成。这张大饼似天上望月那般大,可谓之名符其实的月饼了。

除了在祠堂祭祀祖先亲人外,清明扫墓亦是一大重要的祭祖民俗。海陆丰的扫墓成为“过钱”或“过纸”。在春分之后就可以去扫墓了,至清明日结束,往往一大族人浩浩荡荡去扫墓。在开始祭拜前,大人们先给坟墓除杂草,再摆上祭品,同时会叫孩子们去撒五彩纸条,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接过一大把彩色纸条,就跑上坟头上撒纸条。坟墓一般修得大,占地十来平方米,农村地区信风水,故旧时许多现任的坟墓会往山上修,往远处修,有些甚至修到其他镇的山去,幸得如今交通条件好了,能驱车前往,要不然孩子们就不乐意了。

清明扫墓不只烧纸钱,还会烧纸衣服,纸元宝。不过对于供品就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用一个盆,把一整只鸡,一块猪肉,一条鱼,鸡蛋和蒜放进去就好了。再把盆往箩筐一放,另一个箩筐放香烛纸钱,一根扁担挑着就出发了。人们在坟前插了香烛后,因为要让祖先亲人们好好享用,所以就是自由时间了,小孩们就忙着追逐玩耍去了,大人们则在草地上坐着吞云吐雾,聊聊天。在祭拜要结束了,小孩们又自觉跑回来了,因为要烧纸钱,放炮仗了。小点的孩子喜欢烧纸钱,一个个拿着一大把纸钱慢慢地往火堆里扔,而大点的孩子热衷放炮仗,除了一连串的爆竹外,还有大个的炮仗。他们早就拿着大炮仗,只等大人们一声令下,等到纸钱快燃尽了,鞭炮声就噼里啪啦的响起,一阵烟雾过后,在坟头上留下一大片红纸花,和彩色纸条一起把坟墓装点地风风光光。坟墓修在野外,人们也顺便踏青去了。路途远的还会在野外用餐,饭菜由家族筹钱,留守家里的女人们联合烹饪,做好后再送过去。

在海陆丰人民的心理,祖先的位子是仅此于神的,他们对于宗祠的建设更是讲究,村里的大宗祠往往集全村之力把最好的建筑工艺都用在这上面,以前的祠堂还肩负着学堂的作用。祠堂建得越好,越能凝聚村民意志,因为这体现了一个村的经济实力,也是村里能人辈出的体现。在祠堂落成举行入伙仪式的时候会邀请附近各个村子前来观礼,这往往是光宗耀祖,展示实力的时刻,村里人会把仪式举办得讲究又隆重,赢得外村人的称赞,备有面子。每家每户也会广邀亲朋好友,在家里大宴宾客,论叙家常,增进感情。

海陆丰人民对于祖先的缅怀也有利地促进了当地人文的发展,他们热爱家乡,眷念故土,讲究同乡情谊。各房人相互扶持,出外致富者会回村建设家乡。男人们重视家庭,不管在外多苦多累,只要为了家庭美好,孩子幸福,一切都扛下,他们更是把这种精神以身作则地传给下一代。为了家族传承,不管在外多忙碌,一定会在祭祖时赶回来,特别是清明节,每家的主事人,即男人都会赶回来,带着孩子给祖先郑重上香,教会孩子们不能忘本忘根。

内容整理:八卦海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